安排完所有的事情,楚天翔回家,李萍陪他回來,她是過來幫忙的。
師父和母親知道他回來了,也知道他領回來幾個人,家裡母親正指揮保姆在廚房忙活,遠道來的客人,必須到家裡吃一頓飯,這是山裡的習俗,原來老的老小的小,身體還不好,經濟拮據,根本沒有條件。
老爺子在院子中間擺了一個特長的長條桌子,這是晚上吃飯的地方,村長在一邊陪著老爺子聊天,晚上他是陪客。
楚天翔過去打了聲招呼,村長見財神爺回來,站起來說:
“天翔回來了,馬上就是你的訂婚大禮了,我跟你師父準備大大地熱鬨一場,你還有什麼想法?”
楚天翔坐下來,笑著對村長說:“村長,我哪懂這些啊,都是你們長輩做主吧。”
老爺子也笑了:“彆管他,我們定了就行。”
“天翔,村裡準備在臘月二十三開公房,全村人都到場,一個是馬上過年了,大家熱鬨熱鬨,另一個就是跳舞,喝酒,賽歌。”
村長還是簡單說了一下。
楚天翔點了點頭,過去跟母親打了聲招呼,就上樓睡了一會兒,等他睡醒下來的時候,譚輝夫婦和張寧已經來了,樓下一片歡聲笑語。
開席了,老爺子一句歡迎遠道來的客人,然後就是開吃,為了照顧幾位外來的客人,菜品一半是當地的特產,一半是內地的風格。
看著母親和李阿姨,張寧低聲私語,不時發出會心的笑聲,楚天翔這才放下心來。
這兩波人是他未來數年的責任。
酒宴熱情卻不喧鬨,一直持續到晚上九點才散去,騰駿和李傑開車送走了客人。
老爺子,母親和楚天翔坐在了老爺子屋裡,現在是冬天,夜晚的瑞寧還是有點涼意,涼亭坐不住人。
母親稍稍喝了一點酒,她坐在那裡似乎有點不安,老爺子也喝了不少,滿臉通紅,他說道:
“天翔,你自己出去做事已經兩年了,雖然坎坷不斷,但總體來看,你現在已經能夠獨立麵對很多事情了,男子漢大丈夫恩怨分明,你媽要跟你聊聊,有些事情還是得讓你知道原委,幾百年的恩怨,也許就在你這一代冰釋前嫌。”
“你也知道,你母親是江南望族,但為什麼流落到這裡,你父親是誰,這些都要告訴你,我希望,你聽到以後,第一,老一輩的恩怨跟你沒關係,不要起報複或報仇的想法,第二,一定要完成你母親的願望,你聽懂了嗎?”
楚天想知道總會有一天母親會把所有的真相告訴自己,但沒想到這麼快,他聽完師父的話,莊重的點了點頭,說道:
“師父,媽,我已經成年了,雖然我能力有限,但誰要想傷害我們,也不是那麼簡單的。”
母親點了點頭,說道:
“天翔,我先給你講個故事吧...”
楚天翔正襟危坐,他知道,揭開謎底的時候到了。
“三百多年前,清軍入關,勢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南明的首都南京,這時候,姑蘇城裡有四大家族,顧,陸,楚,吳,四大姓,家族成員十幾萬人,當時南明朝廷號召各地義士進京勤王,姑蘇離南京很近,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你要知道,這四大家族都是華夏千年傳承,骨子裡都是忠君愛國的思想,南明朝廷昏庸,但華夏傳承,華夏文明不容踐踏,尤其當時還是外族入侵,更是激起了族中子弟的熱情與憤慨,紛紛投筆從戎,勢要北上勤王。”
“當時的大將叫史可法,這是一位大英雄,但南明朝廷驕奢淫逸,爭權奪利,說句不好聽點的話,這南明朝廷,還不如崇禎皇帝勤政,義軍爭權奪利,互相傾軋,史可法被逼離開,群龍無首,當大清軍隊兵臨城下,終致慘敗,南京陷落,南明皇帝也被抓住了,後來在北京被處死。”
“勤王的四大家族子弟去了一萬人,回來的不到兩千,其餘全部戰死沙場,死得其所,殺身成仁。”
“隨後就是江陰之戰,當時,清軍頭領多爾袞發布了引起各地起義的剃發令
‘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
“天翔,你要知道,漢人自古以來就極其重視衣冠儀容,不論男女,成年後就不再剪發,而是綰成發髻盤在頭頂。”
“經過數千年來的熏陶,“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要讓他們剪掉一直如生命般珍惜的頭發,不亞於讓現代人脫掉衣褲去大街裸奔,怎麼可能不產生無比強烈的抵觸心理?
“這是最慘烈的一戰,江陰之戰,幾十萬人被殺,就是因為無論是外部,還是內部,遍地都是漢奸,要是沒有這些漢奸,也不至於殺這麼多人。”
“族中子弟又損失幾千人,天翔,你要知道,這些年輕人都是族中最優秀的弟子,將來四大家族的傳承都要靠他們,可惜都戰死沙場了。”
老爺子有點坐立不安,他是明朝皇族,明朝廷那些坐在最高位置的人都是他的祖先,聽著彆人數落自己老祖宗的不是,著實讓人有點尷尬。
“世事如此,誰也不能幸免。”
“當時僥幸回到家族的不過區區幾百人,個個帶傷,傷殘的也不少,家裡都把他們藏了起來,當時風聲鶴唳,到處都在搜尋抗清義士。”
“當時姑蘇城裡還有一個大家族,姓馮,也是書香門第,他們最早投靠了清軍,族中有一個弟子,秘密向清軍誣告四大家族中的年輕人都是反清義士,最後,清軍上門,挨家搜索,最終四大家族又被殺近千人。”
“馮家一看事情鬨大,就不遺餘力打擊四大家族,夢想取而代之,當時四大家族人才凋零,不得不忍氣吞聲,默默地恢複元氣。”
“又經過幾代的發展,慢慢地四大家族又起來了,畢竟在姑蘇城裡,馮家的名聲太臭了,反倒是四大家族,雖然最後也不得不歸順清朝,但畢竟族中子弟浴血奮戰讓人敬仰。”
“馮家日漸式微,最終被趕出了姑蘇城,在城外務農為生,族中子弟也四散而去,到建國初年,就剩幾十戶在村子裡了。”
“在最艱難的時候,四大家族的族長對天發誓:
“馮家人是四大家族共同的敵人,不通商,不聯姻,不共事,違反者逐出家門。”
母親喝了口水,眼光有點迷離,似乎在回憶什麼,她悠悠地說道:
“孩子,你姓馮。”
作者有話說:
這是當初小說最初設計時的主要脈絡,但寫的真不好,不感人,我住的地方已經停電一天多了,這兩篇是在網吧寫的,這裡太亂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