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翔苦惱地說道:“我那套說法上不了台麵,結果也許正確,但鑒定過程沒人相信。”
曾靜從床上下地,說道:“那我們上午再過去看看,也許就能發現什麼蛛絲馬跡。”
兩個人下樓,看見老爺子剛從外邊回來,楚天翔就把事情說了一遍,老爺子沉吟了一下,說道:“我跟你們去吧,我也想再看看。”
楚天翔已經把自己的懷疑跟老爺子說了,對方基本上認可了楚天翔的說法,但真要想說服一個外人,就楚天翔那種靠手摸的江湖道行,彆說相信了,不當成騙子就不錯了。
三個人出門,等來到拍賣行,也許是上午,人沒有前兩天多,老爺子叫工作人員把那個大罐拿出來,楚天翔拿著放大鏡,仔細的看著罐體,他想最好能找到一個接口,這樣才有說服力。
可惜,他看了半個小時,什麼都沒發現,彆說接口了,連一個細小的裂紋都沒有,看來這些做贗品的人絕對是頂級高手。
按照王傑的說法,如果真是贗品,這些人花費上百萬就是為了博取上億的利潤。
國內藝術品的造假史源遠流長。
自漢代始,後朝仿前朝就非常流行。造假大體分兩種情況:一是崇尚古人古物而仿之,二是受利益驅動而仿之,現在絕大部分造假屬於第二種。
其實對於藝術品的造假也不能一概否定,就拿書畫來說,當年張大千仿石濤的山水畫作,騙過了很多大收藏家的眼睛;齊白石晚年作品上的工筆草蟲幾乎都是學生畫的;明代大畫家仇英仿的《清明上河圖》在拍賣會上賣到幾十萬;
仿製自古以來就是一種生產力。
康熙時期做了很多仿製宋代五大名窯的瓷器,在當時來說就是假的,就是贗品,可是到了民國的時候康熙時期仿製的假貨也十分難得,十分稀少。同樣的例子,民國時期仿製清三代或明代的瓷器,現在也是很難得,價格往往比同一時代的物品還要高。
問題這個大罐被認作是元代青花了,那就離真正的價值差的太遠了。
老爺子也看了半天,什麼也沒發現,他低聲問道:
“天翔,是不是你看錯了?”
楚天翔斷然說道:“不可能,爺爺,到目前為止,我看的瓷器和書畫還沒出現一個錯誤,這絕對是贗品。”
他說的聲音很低,就怕彆人聽見。
誰知,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楚天翔的話剛說完,就聽身後一個蒼老的聲音問道:
“你說這個是贗品?”
楚天翔渾身一抖,這要是讓拍賣行的人聽去了,自己怎麼好意思走出大門啊。
他回頭一看,隻見一個白胡子老頭站在他身後,這位老者看來跟爺爺歲數差不多,但精氣神好多了。
“老先生,我就是一家之言,不作數。”
楚天翔麵對老者如炬的眼光,有點心虛。
“真就是真,假就是假,至於誰對誰錯,隻有天知道。”老者說完。竟然轉身走了。
楚天翔目瞪口呆,他回頭問道:“爺爺,這個人您認識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