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螺烹飪,最出名的是兩種,白灼響螺和炭燒響螺。
作為大廚,唐銘麵對如此食材,自然是選用最古老而複雜的做法,炭燒響螺。
選了一些燒的正旺的炭火堆在一起,唐銘做了一個低矮的烤架,用來穩固響螺,接著,他跑彆墅裡打來了一竹筒花雕酒。然後才將響螺放在炭火上。
順著響螺的開口,他將花雕酒倒了進去。
這麼大的響螺,就算殼薄,加熱的時間也相對要長一些,趁著螺殼裡的酒還沒沸騰,唐銘拿著一些材料開始做下一步的準備。
首先弄了兩根豬骨頭,加一點水燉上一小鍋高湯。
然後他切了一些肥肉丁,放到鍋裡爆香,再切了一些之前熏製好的羚羊火腿肉丁下去一同煸炒,炒的差不多以後,加入蔥薑蒜末,再加入花椒辣椒。
全部爆香之後,朝裡麵加入高湯,蠔油,鮑汁,胡椒粉,鹽,花雕酒。
想了想,為了不辜負這道美味,唐銘又舀了一點點猴兒酒原漿進去。
一番攪拌,弄成了一鍋光聞味道就極其鮮美的燒汁。
這時候,炭火上響鑼裡的花雕酒也已經沸騰。唐銘拿著響鑼下麵長長的螺柄一陣翻滾搖晃之後,將響螺裡的花雕酒倒了出來。
這一步,給響螺增香的同時,也能用酒液洗去響螺裡的雜質,酒液倒出的時候,能夠明顯的看到酒液渾濁的同時還一起被倒出了不少臟東西。
酒液倒乾後,唐銘將響螺放在火上,將剛才做好的燒汁倒了進去,淹沒過螺肉。
待燒汁煮沸之後,唐銘再次將燒汁倒掉,重新換上新鮮的燒汁。
接下來的,就是漫長的燒製時間。
這一步,也是炭燒響螺最難的一步,因為現在的目的是要將螺殼裡麵的湯汁燒乾,讓響螺肉徹底吸收湯汁的味道,所以,必須要靠著經驗來觀察,聽聲,嗅味,準確的知道響螺肉每一部分的成熟度。
而隨著汁水的乾涸,響鑼也變成極易破碎,一直放在一個地方燒烤的話,動不動就會燒裂螺殼造成湯汁流失,或者乾燒導致螺肉被燒糊燒硬。
耐心的翻轉擺動著響鑼,收汁階段足足持續了兩個小時,超大的響螺才算燒乾了裡麵的水分。
在水分收乾的第一時間,唐銘就將其拿了下來。
將響螺扣在放在案板上,唐銘拿著螺柄往案板上重重的扣了幾下,厚厚的螺肉順著螺殼滑了出來。
成了!
臉上一喜,唐銘對今天的燒製極為滿意,因為螺肉能如此順暢的出來,說明這次火候被他控製的很完美,不然,太乾或者太濕的螺肉,都不是那麼輕易的弄出來的。
而炭燒響螺,最關鍵的,就是火候,火候到位了,味道和口感才能達到最巔峰的狀態。
趁著螺肉還冒著熱氣,唐銘迅速去掉了螺尾和內臟,拿出菜刀,橫著將螺肉切成了大大的一碟薄片。
然後,將他們整齊的擺放在了竹盤中,再將螺尾和螺殼也擺在頭尾處,預示著公正公平。一道炭燒響螺,正式完成。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