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誇張的說,哪怕現在舒易婷力氣大增,不在南區的山腳挖小半個鐘頭,絕對搞不出這麼多土來。
而這,還僅僅隻是一口井旁邊的土。
哈哈,不錯,島上的天氣熱,放了一晚,幾乎都風乾了,剛好可以拿來用。
查看了一下土質後,唐銘滿意點頭。
也沒再挖坑,直接走到昨晚給牛羊挖作小水潭的坑裡,用兵工鏟將周圍土拍嚴實後,唐銘在旁邊用兵工鏟除草,鏟出來二十平方左右的空地。
然後將浮土鏟一層在空地上,將大樹乾平放,跟滾石一樣,彎腰推動樹乾滾動。
有樹乾本身的重量,加上唐銘的臂力,雖然唐銘滾動樹乾的動作不快,可一遍滾過後,浮土中的土塊,基本已經被壓碎了。
反複兩次後,唐銘將浮土鏟起,扔在了水潭坑裡。
然後用繩子吊著水桶打水,不斷添進水坑。
隨著一桶桶的水進入水坑後,因為底部被拍嚴實,水下沉的並不快。
很快,水潭坑內的水就慢慢淹過了坑內處理過的浮土上。
唐銘見狀,當即用兵工鏟攪動水中的浮土。
道理就和溪水底部的沉泥一樣,在水的衝刷下,泥塊中的大顆粒會被帶走而小顆粒會浮在表麵,最底層留下的,都是細泥。
而坑中的水,溢過浮土後,在唐銘攪動下,水的浮力會將大顆粒飄起,慢於細泥落下。
眼看著攪得差不多了。
唐銘便繼續用兵工鏟,鏟第二波浮土到空地上,繼續用木樁滾土。
而等唐銘滾完土後,坑中的水已全部沉到地下,坑裡的淤泥表麵,則全是一些大顆粒的土塊。
唐銘赤腳進去,將表層的大顆粒全部鏟著丟到了一邊。
然後上來再鏟出一塊空地後,將剩下的細土淤泥堆積上來。
這些細土淤泥,便是可以燒製用的黏土了。
如法炮製,唐銘又將木樁滾出來的第二波浮土丟進坑裡,添水去渣。
而攪水後,等待沉水的唐銘發現,剩下沒處理的浮土僅夠第三波整的。
也就是說,隻要三波,就能處理乾淨一口井周圍的所有浮土。
算算時間,也就半個鐘頭多一點。
唐銘淡淡一笑,等處理完第二波,將第三波浮土丟進坑裡後,唐銘攪水後直接走人,往第二口井趕去。
讓水慢慢下沉好了。
反正待會去南區跟舒易婷彙合還要路過這裡。
到時候再鏟去渣就是,連土都不用往出鏟。
這樣,又能省下幾分鐘。
花瓶,我是真不想虐你,但沒辦法,天時你選了高嶺土,地利昨晚剛鑿了井,人和我這個靈活的腦子呦!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