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朝廷主要的財政收入,便是農稅與鹽稅,其餘像商稅這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一旦農稅出了大問題,那麼大明江山,隻怕也不穩了。
朱高煦始終在一旁靜靜地聽著,夏元吉這番話語倒是令他眼睛一亮。
永遠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啊!
也許人家明明心知肚明,但就是裝作糊塗,難得糊塗!
魯穆沉思了良久,突然發問“夏大人,難道就真的沒有辦法了嗎?”
“沒有,土地農桑是王朝的根基命脈,牽一發而動全身!”
夏元吉神情有些黯然,“老夫不是不想解決這個隱患,奈何兼並土地之人,大部分是像你我這樣的讀書人。”
“讀書人耕讀傳家,以安天下,這是誰都知道的事情,一個讀書人獲得了功名,就會想方設法地攫取田地,這是所有讀書人的共識!”
“天下讀書人何其多也?天下士紳又何其多也?”
話聽到這兒,朱高煦總算是聽明白了。
原來夏元吉這個老貨,早就注意到了土地兼並一事,甚至意識到了土地兼並的惡劣後果,但他卻裝作不知,是因為這麼些個理由。
其一,無非因為他也是文人,老夏頭不想貿然改革最後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畢竟古往今來的改革家,大多沒有什麼好下場。
改革意味著開陳出新,意味著從既得利益者手中搶走利益,這就注定改革是一條充滿血腥死亡的道路。
其二,夏元吉怕了,因為兼並田地的士紳太多,而且兼並田地的人,還不僅僅隻有士紳!
這就意味著,他真敢對這事兒下手,他夏元吉可能要與整個大明為敵!
就算是朱老四獲悉真相後選擇力挺他,那又能如何?
隻怕小算盤真這麼做了,最後算盤珠子都得被人給揚嘍!
魯穆聽得怒發衝冠,周忱在一旁沉吟不語。
朱高煦見火候差不多了,輕咳兩聲笑道“不必這麼悲觀,本王還活著呢!”
“土地兼並這個事兒,不是不可以解決,但必須慢慢來,不可操之過急。”
看著漢王爺臉上那意味深長的笑容,夏元吉心中生出了強烈的不安。
魯穆聽到這話,當即拱手道“臣願為此儘心竭力,如何做還請殿下示下!”
“簡單,第一步,你接手通政司後,將邸報辦成兩種,一種為內刊,也就是以前的邸報,上麵的內容隻能讓官員知道,不能讓百姓知道,比如某些該保密的朝政國策。”
“另一種為外刊,也就是本王之前說的新報,向天下百姓發售,至於內容就是朝廷近期的大政方針,比如新鹽法的內容與新鹽六十文一斤的價格!”
“內刊就跟以前的邸報一樣,至於外刊畢竟是給平民老百姓看的東西,售價幾文錢即可,日後你通政司需在地方設立分部,設宣政吏遊走於鄉野市井,將外刊內容念給百姓聽,讀給百姓聽!”
“你們不要老是想著搞神秘脫離群眾,要主動走入民間,讓老百姓們知道你們這些官員一天都在乾什麼,又真真切切地給老百姓做了哪些仁政,這樣才能增強民族凝聚力,才能讓老百姓信賴朝廷!”
魯穆急忙掏出了個小本本,一臉認真地開始做起了筆記。
夏元吉倒是聽得眉頭緊鎖,這些可都是拉攏人心的手段啊!
“當然,這是新報外刊的主要板塊,你還可以開辟一些板塊,刊登一些有關百姓民生的事情,還有我大明官員將士的那些英雄事跡,都可以刊登在上麵,甚至才子佳人的花邊新聞也可以……”
聽到這話,魯穆突然眉頭一皺,發現事情並不簡單。
“漢王殿下,這樣一來新報的成本可就太高了吧?”
又要在地方設立分部,又要增加鄉野宣政吏,還要印刷外刊新報,而且售價才幾文錢……
以前通政司就是個整理奏疏的清水衙門,哪兒來這麼多的公款?
“錢不是問題,本王會提高通政司的資金,另外你也可以招商引資啊,在新報上留幾個邊邊角角犄角旮旯,讓那些商賈購買用以宣傳打廣告……”.
魯穆“???”
夏元吉“???”
你娘咧!
你真不要臉了啊?
漢王爺這斂財的本事,真是曠古爍今啊!
前宋六賊聽了都要流淚!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