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紀綱府邸。
大胖胖表示他要回去緩一下。
趙王爺借了一下郭蘭的開山斧,怒氣衝衝地殺向了詔獄。
朱高煦好說歹說,這才總算是把老三給勸住了,一同回到了漢王府。
剛一走進房門,朱高燧便氣得坐立不安。
“老二,紀綱謀反,你檢舉有功,你是大功一件,可我呢?”
“老頭子這個人你又不是不知道,他豈會承認那是他的錯?到時候指不定怎麼收拾我這個趙王爺!”
一想到這兒,朱高燧就委屈得想哭。
回來之前才挨了一個大逼鬥,這他娘的又是一個大逼鬥記賬上了!
寶寶心裡苦,但是寶寶不說。
朱高煦聽見這話,也是很無奈。
在封建王朝裡,皇帝是不能有錯的,更不能承認自己的錯誤。
因為一旦這樣做了,他的統治威信就沒了。
至於那什麼“罪己詔”,大多都是出於政治需要罷了。
所以,即便皇帝知道自己犯了錯,也絕對不會輕易承認,而是找個替罪羊。
更何況如今的皇帝是朱老四,一個一心渴望贏得天下認可的篡位皇帝,他豈會因為這些小事,汙了自己的賢名。
這樣一來,老三這個替罪羊,算是當定了。
“行了行了,多大點事,反正你馬上去南洋了,怕他一個皇帝做什麼?”
趙王爺“???”
啥?
你啥意思?
去了南洋,就可以不鳥皇帝了?
這麼一說,趙王爺可來精神了,立馬湊了上去。
“老二,你什麼意思?仔細說說?”
朱高煦環顧四周,笑道“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許久沒有搏殺了吧?走,披甲!”
“好,打一架!”
練功房。
朱高煦兄弟二人儘皆身披戰甲,左手持木刀,右手持木盾,虎視眈眈地對峙著。
下一刻猶如猛虎出籠,朱高煦率先發動了進攻,木刀迎麵橫劈而下,被朱高燧舉盾擋住,戰鬥隨即開始。
木刀與木刀激烈碰撞,就連木盾都成了兄弟二人拚殺的武器。
哪怕二人是關係要好的親兄弟,此刻也是全力以赴,下手沒有絲毫留情。
這是漢王爺與趙王爺的習慣,一遇大事便在僻靜練功房內搏殺討論。
全神貫注的拚死搏殺,有助於他們更理智地思考問題!
朱高煦一刀逼退趙王爺,笑著開口道“老三,你知道我大明的財政收入嗎?”
“知道,以農稅為主嘛,其次是鹽稅,再者就是商稅、礦稅這些雜稅!”
華夏王朝重視農桑,一直都是以農稅為主,分夏秋糧稅。
大明朝農稅的基礎是兩稅製,每年農曆八月征收夏季稅,秋收之後的第二個月再征收秋糧稅。
而且在大明朝初期,占據糧稅主導地位的是軍田的收入。
例如,永樂元年,全國糧稅為三千一百萬石,而軍田繳納的糧食超過兩千三百萬石。
其次朝廷財政收入則是鹽稅,每年給大明朝帶來了一千多萬兩的財政收入。
至於如商稅這些雜稅,與前兩者比起來,隻能說聊勝於無,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了。
當然,這是漢王朱高煦還未覺醒之前。
如今因為他上交了製鹽工藝並且改革了鹽法,大明朝的鹽稅已經超過了農稅,毫無疑問地穩居第一!
一記木刀斬來,朱高煦一腳將老三踹翻在地。
“也就是說,朝廷主要收入來源,就是農稅與鹽稅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