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漢王這話,蹇義臉都快綠了。
這哪是好心讓自己休養,這分明就是敲打啊!
“你們八人,可都是正三品以上的朝堂重臣,朝廷大員!”
“這殿試乃是朝廷的掄才大典,事關我大明朝的江山社稷!”
“本王不希望見到,有人因一己之私,故意打壓有真才實學的考生學子!”
朱高煦麵無表情地低喝道,令蹇義等人變了臉色。
這事情鬨得,好像真被抓包了一樣……
朱高煦瞪了蹇義一眼,而後背著手離開了評卷現場。
他之所以走這麼一遭,就是擔心蹇義等人,會故意打壓陳循於謙這些賢才乾吏。
畢竟個人喜好不同,他蹇義就算是真個以權謀私了,你也不能說人家這樣做,有什麼問題!
不過想必經過這次敲打後,蹇義等人應該會老實一些,不至於再做出這樣的蠢事!
剛剛回到漢王府,朱高煦還沒來得及同自家愛妃們溫存一番,麻煩就找上門了。
兵部尚書金忠與戶部尚書夏元吉聯袂而來,除了正在評卷的吏部尚書蹇義外,朝廷三巨頭突然間來了兩個。
傻子都知道,這兩個老貨,肯定是來者不善!
漢王府,書房。
“喲,老金頭,還活著呢?”
金忠眼睛一瞪,強忍著心中火氣,直接翻了個白眼,選擇無視了這個狗賊的調侃。
夏元吉神情很是凝重,直截了當地出言道“漢王殿下,您準備召集諸王入京?”
“唔……太子爺讓你們來的?”朱高煦聞言輕笑了一聲,直接點破了他們的來意。
朱高熾那個死胖子,膽子很大嘛!
你以為自己這個太子爺都勸不動,讓這兩個老貨來,就攔得住本王?
“嗯,是有這麼回事兒,太子爺不是馬上生辰到了嘛,本王準備讓老朱家的親戚老小們,都進京給太子爺賀壽,熱鬨熱鬨嘛!”
兩位巨頭“???”
賀壽?
賀你大爺啊!
哪有這等離譜的事情?
你還真是把太祖高皇帝的話當放屁啊!
“咳咳,漢王殿下,此舉不但不合禮製,還會在朝野上下掀起軒然大波!”
“畢竟藩王輕易不得入京,這是自洪武年間製定的宗藩政策,要是一旦開了這個先河,那隻怕各地的宗親藩王會生出彆樣的心思……”
要知道,當年太祖高皇帝分封諸王,滿朝文武沒有幾個人是同意的。
畢竟曆史上凡是搞“封藩製”的王朝,藩王無不作亂,無一例外!
例如西漢“七國之亂”,西晉“八王之亂”,再如不久前的“靖難之役”……
這些血淋淋的經驗教訓擺在眼前,偏偏高皇帝還不相信!
當年太祖高皇帝分封諸王時,他認為”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給予了那些藩王們強橫到誇張的軍事特權!
這豈不是眼睜睜地埋下“作亂犯上”隱患的種子?
事實證明,高皇帝果真錯了。
建文皇帝剛剛即位稱帝,便感受到了來自鎮邊塞王的強大威脅,所以他馬不停蹄地開始削藩。
結果削著削著,把自己的江山帝位給削沒了。
當今天子即位稱帝後,同樣收拾了某些不聽話的宗親藩王。
曆經建文永樂兩朝天子的努力,這才將宗親藩王作亂犯上的隱患給解決掉了。
可是你漢王爺倒好,現在竟然想召集諸王入京!
咋滴你想趁皇帝陛下不在,自己來一次“黃袍加身”?!
金忠作為靖難之役的策劃者與參與者,對藩王作亂的危害簡直不要太清楚!
雖然那場凶險無比的靖難之役,他們打贏了,成功奪取了天下!
但是因為戰場大多在北方地區,長期反複的拉鋸戰使得淮河以北地區遭到極大的破壞。
北境好不容易從元末亂世的戰禍中恢複了些許元氣,百姓安居樂業,百廢俱興,一派欣欣向榮之景!
然而因為那場靖難之役,整個北疆都卷入了戰火之中。
百姓飽受戰亂之苦,流離失所,哀鴻遍野。
那等淒慘景象,金忠至今曆曆在目!
所以,他根本無法接受,漢王朱高煦破壞如今的形勢大好的宗藩製度!
不管這位監國漢王爺究竟想做什麼,金忠都會堅決反對!
大明朝的宗親藩王,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兒,如果再讓他們獲得兵權,隻怕大明朝將會迎來又一次的靖難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