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編修和翰林院修撰雖說隻有一字之差,但待遇可是千差萬彆,修撰是從六品,編修正七品,職位次於修撰,與修撰、檢討同稱為史官。
小傳臚李貞等殿試前十者,應該選入翰林院成為庶吉士。
太祖洪武初年,選進士於六部諸司及翰林院之下觀政。
翰林院之下者稱庶吉士,六部之下者稱觀政進士。
這些都是朝廷培養未來賢才的途徑,讓一眾新科進士在六部諸司觀政,使其諳練政體,然後擢升重用他們。
一般殿試前十,都會直接被選為庶吉士,次一點的則會被分到六部百司,做觀政進士,這些都是有前途的那類進士。
至於三甲同進士與二甲掉車尾等一類沒前途的進士,基本上都會被外放為官或是觀政,遠離朝堂中樞,從地方上一步步做起。
正因為此次榜單決定著一眾新科進士的起點,所以他們極其重視,連於謙都不例外!
鴻臚寺卿王善父看著這些激動莫名的新科進士,又掃了一眼手中的榜單,神情頓時變得古怪了起來。
這尼瑪啊,這份榜單張貼之後,隻怕他們中的不少人,會直接去跳樓投河啊!
漢王爺啊漢王爺,你這樣折騰這群小夥子,真的好嗎?
長歎了一口氣,王善父將授官榜交給了差役,後者立馬張貼了出來。
一眾新科進士紛紛圍攏上前觀看,然而當他們看清上麵寫的內容後,卻是一個個地直接當場愣住,人都傻了。
一甲第一名狀元陳循,發配戶部觀政……
一甲第二名榜眼陳鼎,發配吏部觀政……
一甲第三名探花王翱,發配兵部觀政……
二甲第一名小傳臚李貞,外任揚州府同知……
……
二甲第一百三十一名於謙,外任清化府永寧縣知縣……
三甲第一百三十二名江善文,外任順化府安仁縣知縣……
……
所有新科進士,看著眼前這張榜單,直接愣在了原地,有些不知所措。
一甲前三竟然不入翰林院,直接發配六部百司觀政!
二甲第一小傳臚竟然外放為官,竟然不是被選為庶吉士!
整個授官榜單,唯有一甲前三留在京師,其餘三百九十六人全都外放為官!
而且,從那二甲吊車尾的於謙開始,整個三甲同進士,全都被扔去了交趾布政!
什麼“清化府永寧縣”、“順化府安仁縣”,這些都是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下轄的府縣!
換句話說,他們直接被朝廷流放去了交趾布政!
為什麼?
翰林呢?
庶吉士呢?
為何全都外放為官?
甚至大部分人都被發配去了交趾?
難道我等寒窗苦讀十幾載,就是為了去交趾布政?
一時之間,一眾新科進士議論紛紛,儘皆看向了鴻臚寺卿王善父,不少膽大之人甚至直接出言質問,這是哪門子的道理?
王善父麵無表情地看著這群義憤填膺的新科進士,淡淡開口道“這份授官名單,是太子殿下與漢王殿下共同確定的。”
“漢王殿下說了,名單自公布那一刻起,便立即生效!”
“若有人在限期之內沒有到任,革除功名,三代不得參加科考!”
此話一出,眾人瞬間安靜了。
慫了。
真慫了。
革除功名!
三代不得參加科考!
那個狗賊漢王爺,還真是陰損到了極致!
於謙靜靜地看著這份授官榜單,並沒有感到意外。
當初在謹身殿考場上,看到試題的時候,於謙就明白此次科舉大考,要的都是做實事的賢才,而不是那些隻會空談的廢物!
翰林院,日後隻怕會成為曆史!
陳循滿臉愁容地看著於謙,其他被發配交趾布政的學子,已經鬨翻了天,於謙卻是安安靜靜地站在那裡,陷入了沉思。
“廷益啊,此去交趾,你我二人隻怕再難相見了啊!”
陳循眼眶一紅,這次是真情流露。
畢竟交趾遠在千裡之外,而且那地方是出了名的蠻夷之地,毒蟲密布,瘴氣橫行,一個不小心就會把命交代在那裡!
好友於謙去了,以他這跳脫的性子,隻怕凶多吉少啊!
於謙苦笑著搖了搖頭,安撫道“德遵兄放心,小弟會照顧好自己的。”
“倒是兄長在京為官,切莫失了本心,小弟等著來日與兄長一醉方休!”
兄弟二人相視一笑,一切儘在不言中。
簡單告彆後,一眾新科進士領了官印官服,便動身趕回老家。
狗賊漢王爺給他們的時間非常緊張,剛剛夠你回家見親人一麵,就得立馬趕去赴任。
要是誤了赴任時間,隻怕這個狗賊,絕對不會隻是說笑而已。
這就導致,於謙陳循甚至連吃頓離彆飯的功夫都沒有,各自打包好了行囊,匆匆離開京師,踏上了一段新的征程。
於謙走出帝都城門,回望了一眼這座美輪美奐的金陵帝都,隨即毅然決然地轉身離去。
交趾,南洋,我於謙來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