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
這座千年古都,一直都是倭國的首都。
因京都營建時,正是倭國遣唐使活動的高潮,所以新京的格局以中國都城為榜樣便屬理所當然。
其最初設計,正是模仿中國隋唐時代的長安和洛陽。
當時唐朝以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為首都,仿此,新京的西半部右京)稱“長安”,而東半部左京)則稱“洛陽”。
在這偽長安與偽洛陽之間,便是倭國的皇宮!
整個建築群呈長方形排列,以貫通南北的朱雀路為軸,分為東西二京,東京仿照洛陽,西京模仿長安城,中間為皇宮。
此刻偽朱雀大街上,正是人山人海,人頭攢動。
即便到了夜深時分,卻依舊按捺不住倭國京都子民的熱情。
他們都想親眼看看,此次前來訪問的大明使者,是何等威武霸氣!
大明啊!
掌控中土的強大王朝!
因為幕府第四代將軍足利義持的一意孤行,於永樂九年單方麵斷絕了倭國同大明的勘合貿易,致使倭國子民無法獲得大明的手工製品,給百姓生活帶來了極大不便。
加之在這個時候,南朝後龜山法天皇出奔吉野,抗議幕府和朝廷違背了明德和約中兩統迭立的規定,立實仁親王為為皇太子,南朝的支持者北畠滿雅也積極響應發動叛亂,導致幕府威信大大降低。
在這個節骨眼上,戰爭雙方最終在上野親王的調停下達成和解。
而南朝後龜山法天皇借此機會提出派遣使者入明,恢複兩國間的勘合貿易。
足利義持索性借坡下驢,勉強認可了這個條件。
隻是他們都沒有想到,大明竟然派遣了使團來訪!
而且這大明正使不是旁人,正是執掌無敵船隊的鄭和!
不知是出於對大明朝的敬畏,還是基於鄭和船隊的恐怖實力,倭國一方對待此次大明使團,可謂是給足了顏麵。
不但派遣細川氏家主細川滿元全程護送,還在倭國皇宮舉行兩國會談。
這要是換做平時,哪裡會給這些大明使臣這般待遇!
鄭和、朱權二人騎乘著高頭大馬,行走在朱雀大街上。
朱權仿佛想到了什麼好笑的事情,意味深長地開口道“鄭和,想不到這倭國也有長安和洛陽,真是符合本王的心意啊!”
鄭和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直接沒有回答。
我尼瑪的,這個寧王朱權,真是個瘋子啊!
你那狼子野心,傻子都看得出來,都不加以遮掩了嗎?
再說了,這倭國還沒打下來呢,咋滴你就開始預定了啊?
“區區彈丸之地,也敢僭越稱皇稱帝,真是井底之蛙,可悲可笑!”
朱權正得意時,卻又仿佛想到了什麼,暗自喟歎了一聲,滿臉鄙夷不屑。
細川滿元在一旁聽得心驚肉跳,恨不得捂住這大明寧王的狗嘴!
他為了配合明軍今夜的行動,已經做出了太多布置安排,所以萬萬容不得出現紕漏!
計劃若是成功,那日後的幕府將軍,將會出自細川氏!
但如果今夜計劃失敗,那細川氏將會被殺到亡族滅種,被釘在倭國恥辱柱上!
所以,此刻的細川滿元,情緒緊張到了極點。
不過轉念想起明軍的布置安排,細川滿元頓時又充滿了信心。
今夜,京都將要變天!
在細川滿元的帶領下,大明使團進入了倭國皇宮。
隻不過見慣了大明紫禁城的恢宏華麗,這倭國皇宮就顯得有些畫虎不成反類犬了,顯得很是可笑。
這倭國皇宮有綠色的瓦頂、白色的牆壁和茶褐色的銅柱,其中正殿是整個宮殿的中心。
倭國皇室的主要活動和外交禮儀,都在正殿舉行,此次宴會的舉辦地點也是在這正殿。
當寧王朱權與正使鄭和走進正殿時,倭國南朝後龜山天皇、北朝後小鬆天皇,以及幕府將軍足利義持,幕府宿老畠山滿家、斯波義將等儘在此處。
眾人一見到大明正使鄭和,瞬間神情緊繃。
人的名樹的影,這鄭和可不是什麼善茬啊!
不過鄭和前麵卻有一人,身著道士服,看起來反倒是個中國的道士!
鄭和一行人在他人帶領下準備入座,宴會也即將開始。
不過寧王朱權走到自己的位置前麵,卻是眉頭一皺,遲遲不願入座。
好歹他朱權也是大明太祖十七子,大明朝的天潢貴胄,位置怎會如此靠後?
在兩個天皇後麵,那也就罷了,畢竟這是人家的地盤,天皇又是他們名義上的最高領袖,給這兩個彈丸小國的可笑天皇一點顏麵,那也可以接受。
至於幕府將軍足利義持的位置在自己前麵,朱權也不想說什麼,畢竟這廝是掌控倭國實際大權的權臣,真正地位隻怕比那兩個天皇吉祥物還高!
但是,你他娘的讓那畠山滿家、斯波義將這幾個老東西,坐在自己位置前麵是什麼意思?
幾個狗屁幕府宿老,在大明跟家奴一樣的東西,難道地位比自己這個大明親王還要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