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世子輕敵冒進,累死三軍?
嗬,真是可笑啊!
朱棣還是麵無表情,他冷冷地轉過身來,看向出言之人。
這人名何林夫,是金幼孜的助手。
金幼孜作為文錄扈從,負責記錄皇帝的北伐日常,身邊有兩個助手,何林夫便是其中之一。
此刻何林夫緊張到了極點,也激動到了極點。
他本是建文朝的翰林侍講學士,因學識淵博,有幸被金幼孜選中,成為追隨皇上北伐的扈從人員。
隻是可惜,皇上眼中隻有金幼孜,對他們這些副手從不多看一眼。
直到前不久金幼孜觸怒龍顏,被貶為馬夫給皇上喂馬,何林夫才有了上位的機會。
但他清楚,金幼孜的懲罰隻是暫時的,以皇上對金幼孜的寵愛,隻怕金幼孜很快就能官複原職。
所以何林夫一直在暗中尋找機會,渴望一鳴驚人讓皇上注意到自己,從而取代金幼孜,成為禦前紅人,青雲直上,飛黃騰達!
眼下,就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在何林夫看來,此次明軍乃是一場慘痛的大敗,自然要有人承擔罪名。
畢竟大明各路大軍都是勢如破竹,殺得蒙古蠻夷抱頭鼠竄,偏偏此路大軍遭遇了這等慘敗,沒有人頂缸怎麼能行?
首當其衝的太孫殿下朱瞻基,是不能承擔這個罪名的。
因為他是太孫殿下,所以注定他不能留下汙點,皇上也不會讓太孫留下汙點。
而其餘領軍的三個將領,項昆侖與曹龍象儘皆戰死,隻有漢王世子朱瞻壑活了下來!
如果漢王爺還健在的話,給他何林夫十個膽子,他也不敢挑選漢王世子作為替罪羊。
可是現在,漢王已經薨了!
那麼漢王世子就是替罪的最佳人選!
何林夫不蠢,他知道皇上定然不會讓太孫朱瞻基留下汙點,所以直接將矛頭對準了漢王世子朱瞻壑!
畢竟陣亡了一萬四千餘名將士,朝廷該如何向他們的遺孀交代,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
推出一個漢王世子作為替罪羊,這對大明而言,對皇上而言,是最佳的解決辦法!
關鍵在於,漢王已經薨了,皇上對漢王世子朱瞻壑,不過是愛屋及烏罷了。
如今漢王薨逝,兩個好聖孫之間,皇上肯定會選擇太孫朱瞻基!
一個死了的漢王爺,是比不過活著的好聖孫的!
想明白這層道理,何林夫便坐不住了,抓住機會直接跳出來彈劾,想要搶下這個功勞。
他這是在給皇上一個台階,讓皇上借坡下驢直接給此次事件定性,從而穩定軍心,穩住大局!
“何愛卿,你方才說什麼?”
聽到愛卿二字,何林夫頓時心中一陣狂喜。
眾人隻見他大義凜然地走了出來,慷慨激昂地曆數漢王世子的罪名,就差親手將漢王世子釘死在恥辱柱上了。
薛祿柳升等大將聞言,氣得麵紅耳赤,恨不得提刀剁了這個狗東西!
漢王剛剛薨逝,屍體都還沒涼,這些狗東西便坐不住了,開始不顧一切地反擊了!
此次明軍慘敗,真正的罪魁禍首,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要不是這太孫朱瞻基一意孤行,深入草原腹地追殺脫歡,結果被人設立圍困在了這斷頭穀,明軍怎會傷亡慘重,還累了著趕來救援的漢王殿下與萬騎精銳?
真正該死的人,是太孫朱瞻基!
這些文人,還真是無恥至極!
顛倒黑白的本事,真是令人作嘔!
但是,即便薛祿柳升等人心中有氣,他們也不敢吭聲。
因為此刻誰都摸不準,皇上到底是什麼心思。
眼下這個時刻,正值漢王薨逝皇上悲痛的敏感時刻,貿然出言隻會招來橫禍!
說到底,漢王已經薨了,他們武官勳臣失去了主心骨,已經不敢同太孫乃至太子爭鬥了!
即便太子爺上位之後,武官勳臣極有可能會被打壓得淒慘無比。
但是,那又能怎麼辦?
要怪就隻能怪,漢王薨了!
胡廣金幼孜等人沉默不語,沒有任何表示。
何林夫的做法,他們並不讚同。
但是誠如此人所言,漢王世子朱瞻壑是最佳的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