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少了這扈從北征之功,金純卻多出了疏浚運河之大功!
皇帝陛下遷都之心人儘皆知,但是經濟中心在南方地區,北平想要成為新都,必須首先打通南北大運河,以此作為南糧北運的經濟要道。
會通河是南北大運河的關鍵河段,乃是元朝韃子利用隋煬帝時所開鑿的那條南北大運河作為基礎,開鑿的一段從大都北平)到通州江南)的通惠河,全長一百六十多裡。
河成命名”會通”,南來漕艘無須再遠涉渤海,可經此河直達京畿北平。
然而因水源不穩定,河道時患淺澀,不勝重載,元朝年間,此河未能發揮作用,漕糧北運仍以海運為主,甚至到了元朝末年竟廢棄不用。
等到太祖鼎立大明後,會通河已淤斷三分之一,由於南糧北運要遠涉渤海,耗時耗力耗錢,加上遷都在即,所以皇帝陛下特命宋禮與金純治理會通河,以暢通運道,縮短南北漕運的路程,打通發展經濟的大動脈,確保水路運輸正常通行。
這兩位賢才上任之後,深入實地,沿途勘察,禮賢下士,認真聽取各方麵的意見。在全麵考察的基礎上,詳細分析研究各種意見,采取築壩遏水、分流濟運、建閘節水等多種方式,經過半年多的奮戰,會通河故道浚成,使運道暢通。
自此,南方漕艘再不用遠涉渤海,而由會通河直達北京各地,每年約有四百萬石漕運通過此河。
除了疏浚會通河之大功,金純又奔波於工地南北各段,風餐露宿,疏浚黃河故道,使這裡的人民免遭洪災的侵害,深得黃河流域兩岸百姓的尊敬愛戴。
這一係列的功績擺在眼前,不得不證明一件事情。
金純不僅是位賢臣,而且還是個乾吏,足以勝任六部宰執!
因為他的個人功績,加上自己對這位賢臣乾吏的尊敬,大胖胖隻能坐直了身體,神情嚴肅地看著金純。
“太子殿下,臣聽聞工部正在籌備大明工會,管理為天下匠人,並為其評級。”
“如今順天帝都還在營建,南北大運河仍需要疏浚,急需大量的工匠苦役,所以臣覺得此舉很是不妥。”
“而且天下匠人何其多也,木匠鐵匠瓦匠石匠等等數不勝數,難不成還要給這些匠人全都校驗評級?那工部也不用做其他事情了,光是這一項就足以讓他們忙上一輩子了!”
聽到這話,群臣頓時大笑出聲,原本沉默的氣氛也變得快活了起來。ъigetv.
令人意外的是,這位賢臣乾吏出列所奏之事,竟然是暫停工部開設大明工會這項新政!
工部尚書宋禮看著這位知己好友,一時間倒也沒有發聲。
畢竟人家說的這話,也不無道理。
順天帝都和南北大運河,再加上皇帝陛下的帝陵,大明現在正在勞作的匠人本就是一個天文數字,難不成停了這些大項目,讓工部派遣專人去工地給他們評級?
這根本就是不合理之舉。
皇家製造局局長胡元澄有些不爽,出列反駁道“金大人,自從我皇家製造局改建之後,研製出的新型武器軍備諸位有目共睹,這可都是那些匠人的功績!”
“而且技術卓越精湛的匠人,應該得到保護,享受部分特權,這樣才能讓他們心無旁騖地發揮自己的技術才能,努力創新……”
“嗬,真是可笑!”方賓正愁一肚子火沒有地方發泄,還未等胡元澄把話說完,直接冷嘲熱諷道“胡大人畢竟是出身交趾,可能不太了解我大明祖製!”
“士農工商,這是曆朝曆代不變的祖製,讓工匠享受與士人一樣的優渥特權,那豈不是亂了套了嗎?”
“真要是如此行事的話,那何人還願意耕田種地,直接全去做匠人算了!”
胡元澄怒視著方賓,恨不得再給他一個大嘴巴!
這個混賬東西,真是胡攪蠻纏!
尤其是他那句“交趾出身”,更是戳中了胡元澄內心的自卑之處!
“太子殿下,臣附議金大人所奏,必須暫停這大明工會!”
“臣附議!”
湯宗再次出列,選擇緊緊跟上。
很快越來越多得人出列,及時聲援金純。
一時間,足足有十好幾人附議,看得太子爺有些頭皮發麻。
這些程朱縉紳,今兒個是要拚死反擊啊!
老二啊老二,我現在該如何是好?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