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楨“???”
啥?
攻略?
這是嘛意思?
朱楨接過這本《東鯤攻略》,細細翻閱了起來。
剛剛打開第一頁,就看見了漢王朱高煦的親筆署名。
“嘶……漢王還會寫書?他那虎背熊腰的模樣,真是……難以置信啊!”
朱楨捋了捋胡須,腦海中浮現出漢王提筆寫書的場景,神情頓時變得古怪了起來。
那畫麵太美,不敢想象!
“我說,楊溥啊,這書真是漢王寫的?”
“楚王殿下放心,這真是漢王親筆所寫,畢竟這裡麵有些東西,我等真是聞所未聞。”
一聽到這話,朱楨徹底打消了疑慮。
那個漢王朱高煦搗鼓得東西,常人還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似乎這個漢王爺,自從上次受傷後,整個人瞬間就開竅了一樣,不但性情大變不再強勢奪嫡,而且還一門心思地撲在政務國策上麵。
大明朝,也在這位漢王爺的折騰之下,迸發出了完全不一樣的生機與活力。
一想到這兒,朱楨就很是好奇。
但眼下還不是研究這本攻略的時候,他領著楊溥湯宗等一眾官員,來到了碼頭附近的就近官署。
這是朱楨當初抵達之後,一磚一瓦自己蓋起來的,全都是清一色的青磚水泥房,頗有幾分彆樣風情。
“楚王殿下,這屋舍造型挺彆致啊!”
湯宗有些好奇地上前打量,忍不住左瞧瞧右看看,好奇二字直接寫在了臉上。
畢竟他們世世代代住的地方可都是古典木質房屋,哪裡見過這等通體灰色的青磚水泥房。
朱楨沒好氣地聳了聳肩,笑道“這是工部匠人建造的青磚泥瓦房,據說使用了皇家製造局大匠研製出的特質材料,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凝固成型,所以這一排排的青磚泥瓦房,不過隻是十天半月的時間就建造好了!”
眾人“???”
啥?
幾天時間?
這麼多的屋舍?
隻花了個十天半月的時間?
這怎麼可能?!
湯宗率先搖了搖頭,不肯接受這個可怕的事實。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尋常房屋從選址到地基再到……”
“不,有可能!”楊溥鎮定地搖了搖頭,看向群臣,淡淡解釋道“你們還記得去年河南水患,漢王殿下下令全力救災,並且讓工部尚書宋禮親自帶隊趕去賑災。”
“後據奏報得知,宋禮率工部匠人,半月時間內於高處修好了一座又一座的屋舍,容納安置了數萬饑民流民,災情也因此得以緩解,宋禮本人因此得到災民的感恩戴德,甚至家家戶戶為他立長生牌!”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那些房屋應該與楚王殿下使用的一樣,所以才會在短時間內迅速成型,給數萬災民流民提供了庇護的家園。”
湯宗等官員聽到這話,瞬間陷入了沉思。
好像的確有這麼回事,不過關於賑災的事情,他們卻不甚關心。
因為當時正值漢王朱高煦監國理政,朝野上下人人惶恐不安,誰還會在意災民流民的生死?
再者說來,這大明河山連年天災不斷,他們這些官員能夠做的,不過是儘人事,聽天命罷了。
現在經過楊溥這麼一提醒,群臣倒是回憶起了這件事情,隻是沒有想到一場天災成就了宋禮的賢名。
楚王朱楨笑著點了點頭,“沒錯,使用的應該正是同樣幾種材料,什麼水泥混凝土還是什麼東西的,不過這幾種材料都是戰略物資,所以外人不得窺伺,更無法得到製作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