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他次兄張輗的安排,禁軍值戍都出自他張輗之手,所以並未引起任何人懷疑。
就這樣,張軏成功率軍潛入了宮城,直奔東宮太子府而去。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此刻他的次兄張輗,正戰戰兢兢地跪倒在城門樓子上,滿臉絕望之色。
而大馬金刀地坐在他前麵的,赫然正是永樂大帝,朱棣。
這位此刻本應該尚在中都鳳陽的大明天子,卻不知何時回到了應天帝都,而且還饒有興致地觀看著張軏的謀逆舉動。
薛祿匆匆走了上來,低聲稟報道“陛下,張軏已經入城了,約有三百餘人,直奔東宮太子府而去。”
聽到這話,朱棣嗤笑了一聲,淡淡地瞥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張輗。
“張輗,才三百人,這未免也太小覷太子和太孫了吧?”
張輗聞言沒有吭聲,隻是死死地垂著頭。
現在,不管他說什麼,都是錯。
雖然說,這並不是他張輗的錯。
因為當初張軏找到他謀劃此事的時候,張輗就已經將此事彙報給了皇帝陛下。
皇上那個時候,就已經秘密回京了,隻是無人知曉。
所以,從一開始,張軏這次可笑的宮廷政變,就注定會失敗。
隻是他自己尚且被蒙在鼓裡,還一門心思地想要襲殺太子與太孫,替漢王鏟除上位的競爭者。
雖然張輗無錯,甚至可以說忠心可嘉。
但是張軏可是他的親弟弟,這是誰都無法改變的事實!
張軏這次的舉動,無異於謀逆造反,那可是十惡不赦的大罪,會誅九族!
對於謀逆造反,曆朝曆代的帝王都是零容忍的態度。
如果皇帝陛下真要清算起來,他們老張家這回算是闔家族滅了!
興許是看出了張輗的惶恐不安,朱棣忍不住歎了口氣,溫聲安撫道。
“你是你,張軏是張軏,朕還沒糊塗到不辨忠奸的地步!”
“當年靖難的時候,東昌一戰,朕親率精銳數千人冒矢突入陣中,想要畢其功於一役!”
“結果不成想反倒落入了南軍的圈套,賊子盛庸故意開陣將朕誘入其中,然後合圍,實施前後夾擊,朕就這樣陷入腹背受敵、四麵楚歌的困境!”
“朕三易其馬,拚死揮劍作戰,是你爹張玉與朱能兩位將軍,率軍拚了命的鑿穿敵陣,這才將朕給救了出來。”
“然而你爹為了讓朕安全脫身,讓朱能護送著朕撤退,他率軍留下斷後,吸引分散敵軍,結果最後力竭戰死……朕欠你爹一條命啊!”
聽到這話,張輗終於放下了心來,跪伏在地麵上嚎啕慟哭。
他心中很清楚,自己的弟弟沒救了,必死無疑。
但是皇上既然提到了自己親爹張玉,還提到了當年靖難之役的往事,那就證明皇上殺心不重,老張家還能得以保全。
朱棣聽見他這哭聲,回想起張玉的音容笑貌,眼眶也有些濕潤。
“這人老了啊,心腸就硬不起來了。”
“朕就是不明白了,張軏這個小王八蛋,為什麼要做出這種事情?”
明明都是張玉的兒子,明明有著榮華富貴,張軏為什麼還要這樣做?
朱棣得知靖江王一案,當即就連夜趕回了京師,並未驚動任何人。
還未等他展開調查,隨即又得到了張輗的密報,更是令他大為震怒!
有那麼一瞬間,朱棣當真懷疑,這一切都是老二朱高煦搞出來的風雨!
畢竟整個京師裡麵,除了他漢王朱高煦,沒有人希望太子朱高熾身敗名裂!
不過,朱棣命人暗中調查了一番後,驚訝地發現,老二竟然對此毫不知情。
一切,都是張軏的手筆,或者說都是姚廣孝的手筆!
朱棣本就懷疑姚廣孝是詐死,後麵發生的這一連串驚變,更是佐證了他的猜測!
隻是朱棣想不明白,張軏為何會與姚廣孝攪到一起,還對其言聽計從?
他做這一切,究竟有什麼意義?
難不成真如傳聞所說,這小子與自家老二有不正當的關係?
正當這個時候,一匹快馬疾馳而來。
“給老子打開宮門!”
“朱棣那老東西在哪裡?給老子滾出來!”
朱棣“???”
在場眾人“???”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