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朝會。
朱棣靜靜聽著群臣的彙報,對朝政大事有了個總體了解。
雖然京師裡麵發生的事情,他這位皇帝陛下大多清楚。
但是傳遞消息畢竟有延遲性,所以眼下聽聽百官的彙報,自然很有必要。
總體而言,朝廷如今各項新政都推行得不錯。
學部尚書解縉、學部侍郎王驥、禮部尚書王景、禮部侍郎鄒緝曾棨等,此刻仍舊奔波在外推行新學,甚至不惜動用錦衣衛抓人拿人!
在絕對力量的鎮壓之下,新學終於開始順利推行,各地反響還算不錯。
諸王外放事宜,也在按部就班地進行。
如今趙王朱高燧在南洋打得火熱,東海這邊已經設置了東鯤布政司,直接管理澎湖雞籠山,琉球三島也派遣了三位藩王駐守,倭國也快被寧王朱權給打下來了……
關鍵還是在於,朝廷有錢了,各項新政都能推行得動,不必再像以往那樣捉襟見肘。
國家大事,錢糧二字,這是朝廷施政的基礎。
了解完各大新政的情況之後,朱棣率先開了口。
“禮部與兵部、吏部準備一下此次北伐大捷的封賞事宜,有功將士的賞賜必不可少。”
聽到這話,薛祿等人麵露狂喜之色。
成了!
皇上同意封賞了!
一公五侯三伯!
朝堂之上即將多出一批勳臣!
文臣縉紳聽到這個消息,臉色都有些不太好看。
奈何當今天子是位馬上皇帝,與太祖高皇帝向一樣,略顯重武輕文。
武夫勢力日益強盛,這對於文臣集團而言,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畢竟武夫當國,秉持朝政,隻會導致禮樂崩壞,時局動蕩。
五代十國時期,便是武夫當國亂政!
軍閥混戰,武夫亂政,君殺臣、臣弑君,殺來殺去,你方唱罷我登場,走馬燈似地換著帝王。
說白了,這些個武夫對禮法毫無敬畏之心,隻要手裡握著軍隊,就敢犯上作亂僭越稱帝稱王!
五代十國的教訓曆曆在目,容不得一眾文臣縉紳不擔心憂慮。
規矩與秩序,一旦被破壞了,想要再重新建立,那可就難了!
朱棣將百官的表現儘收眼底,隨即又拋出了一個重磅消息。
“朕聽聞江南這重賦之地,百姓苦不堪言,朝廷卻收不上賦稅,官田賦稅拖欠嚴重,蘇鬆兩府更是空有重賦之名,卻無重賦之實!”
“今著戶部主事周忱為采訪使,巡撫江南,總督稅糧事宜,戶部與都察院全力配合,不得有誤!”
此話一出,滿朝嘩然!
文武百官都齊刷刷地看向周忱,羨慕者有之,嫉妒者有之,但更多的眼神中卻充滿了憐憫。
是的,憐憫。
皇帝陛下這命令裡的內容,真是有意思啊!
周忱不過區區戶部主事,卻成了采訪使,巡撫江南,總督稅糧事宜!
雖然說以往也曾出現過一次這樣的情況,皇帝陛下曾派尚書蹇義等二十六名廷臣“巡行天下,安撫軍民。”
但是,此次出巡的目的,意在安撫軍民,而且派出的廷臣均是品級較高的文職京官,朝堂重臣。
可是這周忱不過是區區戶部主事,品秩也隻有正六品,他哪裡能與蹇義這等朝堂重臣相提並論?
至於所謂的“采訪使”,隻是偶爾見諸於史籍,並無既定的官位品秩,也就是說這不過是個差遣!
一個不入流的刀筆小吏,頂著一個沒有實權的臨時差遣,他去江南做什麼?
催繳江南豪強拖欠的賦稅?
他周忱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