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奴籍啊!
光是聽到這句話,就足以令人血脈僨張了。
這奴籍也算是傳承千年了,一直到前宋才出現了官方頒布的法律,禁止人口買賣。
大蒙古元朝本身就是奴隸政權死而複生,到了大明朝,雖然沒有奴籍,但是有賤籍。
朱高煦見永樂帝有些意動,趁熱打鐵地開始了忽悠。
“爹啊,我大明朝賤籍子民,數量一直不少,日子過得也很是悲慘!”
“如廣東的疍戶,一生必須與船為伴,吃喝拉撒必須全在船上,不許上岸居住耕種……”
“如兩浙的惰戶,不許讀書識字,不能和良民坐在一起,賤民女性穿衣服顏色不許和良民一樣,在路上拿傘必須倒著拿,走路脖子上還得戴鈴鐺,顯示出自己是屬於賤民……”
“還有安徽的伴當,也是奴籍行列,相當於士紳豪強的農奴,一輩子要給士紳豪強做牛做馬,哦還不隻是一輩子,而是世世代代!”
“這些賤籍子民的子孫後人,生下來也就是賤籍,一輩子都是賤籍,賤籍娶媳婦兒也隻能找賤籍,世世代代永生永世都是賤籍,都是士紳豪強的奴隸!”
聽著漢王朱高煦這些敘述,朱棣與三巨頭頓時沉默了。
的確,這樣的日子,未免太令人絕望了啊!
自己是賤籍也就罷了,給人當牛做馬了一輩子,自己的子孫後人還不能改變身份,生下來就是賤籍,注定命運跟自己一樣悲慘,這如何接受得了?
“我大明朝賤籍子民大多來源於戰爭掠奪的戰俘、平民以及罪犯家屬等,子子孫孫世代為奴,隸屬於主人。”
“但是發展到現在,江南的富戶豪強,家中奴仆多達數千人,這些簽了賣身契的奴仆,子子孫孫,世代不能脫離賤籍,除江南之外,河南、山東等省的富貴人家也是蓄奴成風。”
“難道這些奴仆雜役當真全都是賤籍子民?不是,他們中的大多數,可都是民籍,因為天災人禍淪為流民,走投無路之下隻能簽了賣身契,淪為士紳豪強的奴仆雜役苟全活命!”
朱高煦直接點出了這才殘酷的事實,聽得眾人眉頭緊皺。
原本好好的良善子民,或是因為天災,或是因為人禍,最終被逼得走投無路,不得不簽訂賣身契,成了士紳豪強的奴仆雜役。
這是他們這些朝堂重臣的失職,更是朱棣這位大明天子的失職!
可笑地方官員一直都在鼓吹盛世,粉飾太平,侈人視聽!
偏偏他朱棣這位大明天子,之前還相信了,為自己的文治武功感到驕傲!
結果,那什麼“太平盛世”,現在成了自家老二的巴掌,一次打得比一次更狠!
饒是朱棣心思深沉,此刻一張老臉也有些掛不住了。
“爹啊,你知道現在奴籍在籍人口隻有多少嗎?”
“不過二十萬人口左右!”
“但是你去看看,這天下為奴為為婢的大明子民,何止二十萬?”
“五十萬,八十萬,甚至高達上百萬!”
這個說法,不難得到證實,至少光是從這些京官家中奴仆成群,就可見一斑!
天下官員多如牛毛,每人家中豢養幾十上百個奴仆雜役,那數量與百萬也相差無幾了!
朱高煦話鋒一轉,突然提起了一件舊事。
“爹,你應該還記得洪武年間的郭桓案吧?”
郭桓案!
三巨頭與朱棣麵麵相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