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樓內。
鴉雀無聲。
眾人神情凝重。
因為楊士奇的突然發聲,海禁問題已經擺在了眼前。
大明糧食產量太低,已經成為製約大明發展的關鍵問題。
現如今伴隨著朝廷推行各項新政,整個大明百廢俱興,煥發了完全不一樣的蓬勃生機。
然而同樣是因為新政的推行,朝廷也填補了大量的錢糧,尤其是諸王外放之國策。
大明宗親藩王儘數外放就藩,手握六衛三萬戰兵前往異域征戰沙場,為大明開疆拓土。
這項由漢王朱高煦提出的大明國策,時至今日已經取得了輝煌卓著的戰績。
東海五國,南洋七國,中南六國……
除了中南六國因環境地利問題征伐難度較大外,東海五國與南洋七國均已經成為大明王朝的疆土!
泱泱大明,版圖之盛,從未有過!
而且兵部已經收到捷報,大明王師已踏平中南三國,吞並剩餘小國聯邦指日可待!
然而也正是因為如此,朝廷為各路大軍提供的糧草輜重,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這還是東海、南洋、中南各路大軍先後出征,朝廷隻是為他們提供前期糧草的情況之下,就幾乎已經快要掏空了國庫!
換句話說,要是國庫錢糧充足,如今整個大陸的東方,隻會存在一個偉大的國度,一個真正的天朝上國!
所以,朝廷現在對錢糧的重視,已經到了一個快病態的地步。
隻要錢糧到位,一切都不是問題。
國家大事,錢糧二字!
但是,想要將南洋打造成天然糧倉,就不得不麵臨一個問題。
那就是南洋土著居民太懶了。
好吃懶做,吃不了苦。
有事沒事就往樹蔭下麵一躺,舒舒服服地曬太陽……
這樣的勞力彆說與大明子民相比,連最近臭名昭著的倭奴都比不上!
指望調動這些勞力開發南洋,朱棣自問這輩子都沒有什麼希望,成功將南洋打造成糧倉了。
思來想去,還是那個問題,必須廢除海禁國策,遷徙大明百姓進入南洋,開發利用這塊寶地!
所以,開海勢在必行!
但是有一個問題,很嚴重的問題。
海禁國策可是太祖高皇帝欽定,自己這個永樂皇帝要是直接下令廢除海禁,那無異於是違背了太祖祖訓。
朱棣並不願意這麼做,畢竟他當初奪位稱帝的時候,可是打著奉太祖遺詔奉天靖難的名義。
也就是說,他朱棣為了給自己即位稱帝尋到一個大義名分,蒙上了這麼一塊遮羞布!
永樂皇帝的法統不是來自建文皇帝,而是來自洪武皇帝,大明太祖朱元璋!
海禁國策與其他不一樣,這是太祖高皇帝十分重視的國策,終洪武一朝都在嚴格推行,甚至到了“片板不得出海”的恐怖地步!
而海禁一策也早已深入人心,上至達官顯貴,下到平民百姓,都對這海禁國策習慣了。
如果突然間廢除海禁,允許大明子民出海貿易旅居,那勢必會引發國內動蕩,天下不安!
一時間,朱棣有些拿不定主意,不知該如何是好。
楊士奇看出了皇帝陛下的遲疑,直接跪倒了地上,從懷中取出了一物。
“陛下,這是南洋七國宗王的聯名上書,請求朝廷廢除海禁,請求大明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