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不能會麵,不過楊大人‘南洋相國’的名頭,卻是如雷貫耳啊!”
聽見這話,楊士奇一愣,深深地看了聶興一眼。
在他的印象裡麵,這聶興一直都是個有勇無謀的鷹犬罷了,什麼時候連說話都這麼滴水不漏文縐縐的了?
看來這三年以來,成長的人,不隻有自己啊!
楊士奇暗自慨歎了一聲,頗有些物是人非的惆悵。
“聶……壯士,這‘學校’是社學嗎?”
朝廷在鄉野間設置的官學稱為社學,主要是負責給適齡稚童啟蒙。
而朝廷在州府縣城設置的官學就是縣學等了,那才是士子學子進學修德備戰科舉的地方。
應天帝都還設置有大明最高學府國子監,彙聚天下傑出俊彥。
從社學到縣學,再到帝都國子監,配合科舉製度,朝廷給天下士子鑄造了一條通天坦途。
聽到楊士奇的詢問,聶興並沒有急著回答,而是走到了學校窗戶邊,笑道“楊大人為何不親自上前一觀?”
眾人聞言,下意識地走上前來。
然而映入眼簾的一幕,卻是讓他們眉頭一皺。
這窗明幾淨的學堂,看起來比剛剛經過的一些官府衙門的房舍還要好一些,透過窗子。
隻見正在讀書寫字的孩子們,都穿著統一的服裝。
但他們並沒有在吟誦詩詞,也不是在埋頭揮毫寫字,而是在擺弄著一些不知名的物件。
雖然這些孩子的桌子上也有書本,但與眾人記憶中的讀書是完全不一樣。
“他們這是?”楊士奇指著那些房子裡的孩子問道。
南洋相國大人很難理解。
那些屋子裡的孩子已經是半大人了,一般人家裡這樣的孩子,都算是半個勞力,需要下地乾活耕種了。
可是這些孩子倒好,聚集在這學校裡麵,既不讀書寫字,又沒有替父母分擔一下農活,這不是在白白浪費他們的光陰嗎?
“哦,他們在學習匠藝!”
此話一出,眾人皆驚!
楊士奇與王景對視了一眼,滿臉駭然之色。
漢王殿下竟然讓這些孩子學習匠藝?
這不是在自掘墳墓,挖斷大明王朝的根基嗎?
任何一個朝廷,都離不開讀書人為天子牧民,管理天下百姓地方政務!
可是你漢王朱高煦倒好,直接將這些孩子給培養成工匠,斬斷了讀書人的來源根基!
“漢王殿下說了,所有適齡的孩子,都是必須要讀書的,哪怕家裡再窮再苦,也要抽出時間讀書寫字,就算是多認識幾個字也好。”
聽到這話,眾人下意識地點了點頭。
他們自己都是靠科舉翻身,改變了自身乃至家族的命運,所以對漢王朱高煦的這種說法十分認同。
“但讀書這事兒,畢竟還是需要一些天分的,有一些上了社學,卻實在不是讀書的料子,所以就改學彆的了,主要是教給他們一些謀生的技巧,對他們來說,也是一條出路。”
聶興笑道:“這學校是漢王下令建的,皇家工程隊來修的,不收取百姓一分一毫,孩子們全都是免費入學一視同仁,至於學校裡的老師則是大明工會的大匠宗師、皇家製造局的能工巧匠以及一些毛遂自薦的落魄文人。”
眾人聞言頓時沉默了。
“現在皇家製造局裡麵那些能工巧匠,最大的愛好就是能將自己的學問編纂成書,教授天下,所以這些孩子們也不擔心沒有什麼可學的。”
楊士奇沉默半晌,不甘心地追問道:“那些匠人,視自己的手藝為不傳之秘,那是他們的立身之本,他們怎麼會願意公開教授呢?”
“這是大明工會與皇家製造局聯合製定的獎勵政策,比如前來授課一年經考察後可以提升評級,那些匠人爭著搶著都原來來;再如教學時間達到了多少年,大明工會會發放養老金,保證匠人可以安享晚年等等……”
“諸位,北平乃至整個北直隸,都已經不是三年前了,接下來你們將會見到一個真正的盛世雛形!”
眾人“!!!”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