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請求朝廷推行一條鞭法,你反對也就罷了,還想監國輔政?”
“怎麼,這是真把朝廷當成你朱瞻基的一言堂了?你是不是想執掌大權後徹底廢了一條鞭法?”
潑臟水這種事情,小孩子都會做。
朱高煦很清楚,太孫和他的太孫黨絕對會反對一條鞭法。
因為這一條鞭法哪怕是利國利民的仁政善舉,卻是他漢王朱高煦提出來的,所以太孫和太孫黨會極力反對。
偏偏他們都快忘了,真正想要推行一條鞭法的人,不隻是他漢王朱高煦,還有天子朱棣!
朱棣想要成為千古一帝,就必須得有文治武功,得打造出一個真正的太平盛世!
所以朱瞻基和他的太孫黨羽,為了反對而反對,渾然不顧一條鞭法對大明朝廷的利處益處,這從一開始就錯了。
現在朱高煦要做的很簡單,把朱瞻基和他的太孫黨羽推到一條鞭法的對立麵。
他們反對的越凶,朱棣就會對朱瞻基越失望,直至最後徹底下定決心,廢了太孫,更易儲君!
朱瞻基張了張口想要爭辯,然而朱高煦卻並不給他這個機會。
“其他的暫且不提,本王就問爾等一件事情!”
“一條鞭法,是否於國有利於民有益?”
漢王爺環顧左右,直視朱瞻基與太孫黨眾人,霸氣側漏地問出了這個問題。
朱瞻基與楊溥等人無言以對,唯有沉默著不再開口。
他們同樣都是聰明人,當朱高煦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們就知道自己等人已經輸了。
因為這個天殺的漢王爺,根本沒有給他們回答的機會!
怎麼回答?
人夏元吉都認可了一條鞭法!
這個時候將其否定,那就不隻是黨同伐異那麼簡單了,那是跟朝廷對著乾,對皇帝對著乾!
思量再三後,楊溥還是有些不死心,硬著頭皮開了口。
“漢王殿下,我等從未否定過一條鞭法,但以大明如今的國情,並不適合在這個時候推行下去。”
“想必皇上與諸君也都見到了,民間對一條鞭法的抵觸聲聲音極大,如果都采取漢王在江南的暴力方式推行下去,隻怕會天下大亂啊!”
不得不承認,楊溥極其聰明,思路轉換得很快。
他代表太孫黨表明了態度,一條鞭法的確利國利民,但是現在不適合推行。
至於何時推行,那等到以後再說,這就對上了朱瞻基前麵使用的拖字訣。
隻要在這個奪嫡爭位的節骨眼上,不讓漢王憑借一條鞭法立下大功,一條鞭法以後什麼時候推行都可以,甚至交給太孫殿下主持推行這才是最完美的結果!
“為什麼不適合?”
朱高煦笑了。
“如今嶺北已定,倭寇已平,大明並無外患,正是全力改革推行新法的大好時機!”
“楊學士說我大明國情現在不適合,那本王倒是想要問問,以楊學士看什麼時候才適合?”
楊溥聞言一愣,一時間有些語塞。
他沒有想到漢王竟然如此難纏,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小心思。
太孫黨羽麵麵相覷,儘皆選擇了沉默。
見此情形,始終沉默的朱棣輕輕歎了口氣。
今日這一場漢王與太孫的交鋒,毫無疑問太孫完敗,連像樣的反抗都沒有,被漢王壓製得死死的!
縱然有楊溥從旁輔佐,但太孫還是鬥不過漢王啊!
“並無外患?”
“漢王殿下可是忘了,西南戰事尚未平定!”
“正是因為漢王殿下的策略,西南戰事距今已有整整三年之久,朝廷為此損耗了海量的錢糧,這才會陷入缺糧的困境!”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