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朱高煦改革了大明鹽稅,將經營權賣給了一眾鹽商巨賈,而後事實證明他這一步並沒有走錯。
相比於朝廷專營,結果利潤全部落入了官員手中,不如交給這些商賈,朝廷才得以將鹽稅提高了百倍不止!
再說了就算你有了鐵礦有了刀劍又能如何?
大明火器水平已經遠超當世,未來的戰爭已經不是有把刀劍就能打仗的時代了!
火統與火炮的出現使得未來戰場作戰的距離逐漸拉開,私人偷偷摸摸的造那點刀劍起不了什麼作用。
你有刀劍就可以造反了嗎?
對不起,我有槍炮!
時代變了啊!
相比於對鐵礦嚴格管控,朝廷反倒是更應該鼓勵民間煉鐵,以此促進鋼鐵事業的發展。
不過飯要一口一口吃,現在還不是動這個的時候。
“其二,朝廷會出台相應的政策,鼓勵學子士子前往交趾為官為師,讓黃福做好準備,還是要認真挑選一番的好,不然讓什麼阿狗阿哥都為官一方,荼毒交趾老百姓!”
這一點算是人才補貼了,可以參考後世的支教政策,隻要願意去交趾踏實乾上個三五年,回來就可以出仕為官。
這等優渥待遇在前,朱高煦相信會有很多舉人貢士心動。
張輔也是很滿意地點了點頭,交趾最缺的還是官員和文人。
有了官員布政一方,有了文人教化百姓,交趾才會真正地融入大明,不再是什麼蠻夷之地。
“至於第三點,你方才說的缺人問題。”
“對!”張輔點了點頭,“不隻是缺人才,連普通百姓也缺。”
“交趾境內,我大明漢人比例太低,為了長治久安,必須改變交趾的人口比例,想辦法增加漢人子民。”
“但是漢人百姓重土安遷,想要讓百姓遷徙至安南,這簡直比登天還難,不動強硬手段根本就解決不了問題。”
不得不承認,張輔眼光長遠。
交趾脫離中原自成一國的時間太久了,想要讓交趾百姓真正融入大明,就必須改變他們先前的生活方式,改變當地人自己的習慣,改說漢人語言,改用漢人文字,這無異於是摧毀一個文明,難度可想而知。
關鍵就在於,交趾境內漢人百姓比例太少,難以起到影響作用。
“這一點可以效仿遼東開發模式。”
“朝廷會出台相關政策,鼓勵交趾鄰近州府的漢人子民遷徙去交趾耕種,提供糧種耕牛並且免除徭役賦稅等優渥待遇。”
“你回去之後圈出一塊肥沃的田地,專門用於安置漢人移民,保證他們一去就可以得到田地安心耕種。”
聽到這話,張輔卻是犯起了難。
“太子爺,交趾境內的那些良田沃土,大多都是有主的,以交趾權貴占地最多。”
當年朝廷強行郡縣安南,為了安撫安南各階層,留下了不少地方權貴,讓他們起到帶頭作用,歸附大明。
這些權貴借著大明朝廷的威勢,大肆兼並田地,哪怕張輔與黃福知情,也選擇了默認。
畢竟當時安南剛剛歸附,百姓對大明朝廷十分抵觸,還要仰仗那些權貴配合朝廷安撫子民。
朱高煦一聽到這話,眼中閃過了凜然殺機。
“那就殺了便是!”
“朝廷現在已經不需要他們了!”
“他們的田地專門用來安置漢人移民!”
“至於失去田地的交趾百姓,則遷徙至鄰近行省的州府郡縣。”
“如此混合安置下,經曆個兩三代的時間,交趾百姓就隻知大明不知安南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