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外。
七部尚書、左都禦史、通政使等朝堂公卿,正在等候皇帝召見。
吏部尚書蹇義和戶部尚書夏元吉則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著,述說著各自的苦悶。
二人都是能力卓著且品行端吼的治世能臣,因此朝野上下讚譽頗多,敬稱為“蹇夏”。
不過這二位治世能臣現在也有不少麻煩事情,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大明王朝步子邁得太快了。
遼東大開發計劃還算好的,至少等那些蠻夷把腦漿子打出來之前,朝廷還不用支出些什麼。
可西南改土歸流與交趾大開發計劃,這就完全不一樣了。
朝廷不但要補貼錢糧,還要補貼人才,甚至還要遷徙百姓。
光是這三件事情,就讓整個朝廷忙得不可開交。
蹇義主持吏部大局,夏元吉執掌戶部大權,二人近期都沒怎麼閒聊過。
實在是太忙了啊!
“宜之,吏部應該還算好的吧?”
“好?”蹇義眼睛裡麵布滿了血絲,“哪裡好了?”
“張輔和沐晟這兩個臭丘八,一直在問我吏部要人!”
“甚至還放出了狠話,要是吏部再不派人過去,他們就再回京一趟,堵著我吏部官署!”
聽到這話,夏元吉搖頭失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是好。
但是你不得不承認,以這些武夫丘八的脾氣秉性,他們還真有可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那你給他們人不就行了嗎?”
“說得輕巧,我上哪兒找人才去?”
蹇義歎了口氣,語氣有些悲憤。
“彆人不知道吏部的難處,你還不知道嗎?”
“科舉一停就是七八年,這期間咱們那位太子爺還多次流放發配官員!”
“一流放發配還不是個人,而是整整一族,搞得那些士族學閥都快要斷層了!”
“宜之啊!”夏元吉捋了捋胡須,“這就是你的不對了!”
“難是難了點,可太子爺這麼做,自然有著他的考量。”
“士族學閥勾結地方官員,掌控科舉大考,要是再不出手懲治,寒門學子恐怕再無出頭之日啊!”
“道理我都懂!”蹇義苦澀一笑,“可是也要考慮一下實際情況吧?”
“僅靠薦舉還有國子監,根本就補不上官員的缺口,幸虧朝廷恢複了科舉,不然老夫真想辭職歸鄉了。”
聽著蹇義的埋怨,夏元吉嗬嗬一笑,心中舒爽無比。
曾幾何時,他戶部的情況比如今吏部還要苦上千倍萬倍,,不也是照樣熬過來了嗎?
不容易啊!
得虧太子爺良心發現啊!
很快小鼻涕走了出來,恭敬地將大佬們迎了進去。
群臣魚貫而入,這才驚訝地發現,太子朱高煦正坐在一旁。
顯然這次禦前會議,又會出什麼大事。
朱高煦當了這麼久的太子爺,群臣也算是發現了一個規律。
這位太子爺要麼不出手,平常鬼影子都見不到一個,一出手就是驚天動地的大事!
一見到朱高煦,蹇義臉色就變了,心中有些惴惴不安。
這位太子爺,不會又要搞什麼幺蛾子吧?
科舉大考可是已經開始了。
群臣行禮之後,朱棣就揮了揮手,示意群臣各自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