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建功立業,遼東確實是不錯的選擇!”
“女真一族打了這麼久,也差不多元氣大傷,朝廷可以準備收尾了。”
“既然如此,那你就去遼東吧,拿著孤的東宮腰牌,去遼東找楊榮,他自會給你安排妥當。”
朱高煦扔出一塊腰牌,郭登接過之後,已經是眼含熱淚。
“太子爺,我……”
“行了,遲早都會有這麼一天!”
朱高煦笑著安撫道“記住你是武定侯郭英之後,大明英烈郭蘭的兒子,不要辜負你父祖的榮譽,現在就去遼東吧!”
離彆來得很是突兀,可朱高煦已經習慣了。
郭登跪倒在地上,恭恭敬敬地向朱高煦叩頭,然後帶著幾名親衛直奔遼東。
等他走後,聶興策馬上前。
“這小子也長大了啊!”
“要是小蘭蘭在天有靈,也會感到欣慰的。”
朱高煦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麼。
他更懷念郭蘭這小子,可惜故人已逝。
郭登的突然離去,也讓朱高煦沒了興致。
一路無言,一行人終於抵達了大寧。
大寧在喜峰口外,古會州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乃是北疆巨鎮。
朝廷改革軍製之後,拜寧陽侯陳懋為西北戰區總司令,西北戰區治所就在大寧。
陳懋早就得知了太子爺駕臨的消息,早早地率領眾將在大寧城外等候。
一見到來人,陳懋頓時露出了笑容。
“末將陳懋,參見太子爺!”
眾將也隨之紛紛跪地行禮。
朱高煦見狀點了點頭,下馬將陳懋給扶了起來。
“孤此次出巡,主要是前來巡視邊防。”
“大寧更是重中之重,如今恢複得如何了?”
大寧本是北疆巨鎮,東麵為努魯虎兒山,西遼河南源老哈河從南麵流過。大寧北控遼河上遊,東控大淩河流域,西與宣府相連,南靠燕山長城,戰略地位相當重要。
在洪武年間,朝廷大力開發大寧地區,分彆建立了南達北京,西達宣府,東至廣寧的驛站係統,把北部邊疆連為一個整體。
這是太祖高皇帝北部邊疆長治久安戰略布局的重要一步,其核心就是要把北部防線推進到沙漠的南緣,從而把長城到沙漠之間的過渡帶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甚至為了加強這道防線,太祖朱元璋又分封了多位塞王,駐守各軍事要地,統軍戍邊,其中寧王朱權分封於大寧,與東部廣寧的遼王、西部宣府的穀王遙相呼應。
可朱老四在靖難之役中,北上大寧裹脅寧王朱權並大寧各衛南遷,遼河上遊為之一空,大寧衛也因此名存實亡,等到朱棣即位稱帝之後,又因為種種原因遲遲不肯恢複大寧都司,反倒是改封寧王於南昌,重置大寧都司於保定,相當於變相地將大寧衛內遷。
然而如此一來,太祖高皇帝留下的北疆防線就出現了一個巨大缺口!
以致於大量蒙古部落打不贏朝廷王師,就瘋狂湧入了遼東地區,致使遼東局勢日漸糜爛,壓力倍增。
大寧都司本就是遼東都司的西北防線,先前大寧都司內遷,遼東地區就失去了這個屏障。
朱高煦推行軍製改革,立馬就補足了這個隱患,直接將西北戰區治所定在了大寧。
經過這段時間的發展,大寧也漸漸恢複了巨鎮氣象。
“太子爺放心,大寧恢複隻是時間問題。”
陳懋拍著胸脯做出了保證。
朱高煦點了點頭。
大寧位置關鍵,不容有失。
畢竟不能真的讓“天子守國門”吧?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