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興忍不住心生竇疑,那個嶺北布政使於謙真就這麼重要嘛,太子爺寧願吃苦受罪也要千裡迢迢地趕去見他一麵?
於謙此子,聶興還是有些印象的。
當年太子爺還是漢王爺的時候,奉命監國理政,而於謙就是漢王監國期間赴京趕考,漸漸進入了漢王爺的視線。
隻是這位漢王爺有意打壓人家,將人家名次壓得極低。
這之後於謙也被朱高煦發配去了交趾為官,從底層縣官開始做起。
於謙在交趾乾了三四年,政績頗為突出。
然而恰逢原嶺北布政使楊榮被朝廷召回京師,相應地漢王爺扶持於謙坐上了嶺北布政使的位置。
其實按照常理而言,嶺北布政使乃是朝廷正二品大員,於謙一個小小正七品縣官,不管政績如何突出,也不可能一躍晉升為布政使。
但是當時朝廷局勢複雜,太子黨與漢王黨正在激烈爭鬥,而皇帝陛下也冷眼旁觀,從不做出任何決定。
於謙成為嶺北布政使,接替楊榮,讓楊榮回京任內閣大學士,這是太子黨與漢王黨交易換來的結果。
畢竟當時整個朝廷都沒有把嶺北放在心上,更沒有官員願意前來嶺北為官。
畢竟嶺北深處草原腹地,氣候條件惡劣不說,時時刻刻還要麵對草原蠻夷的侵擾。
換句話說,嶺北在那些官員眼中,就是真正的窮山惡水之地。
老老實實地在京師享福不好嘛,誰願意去嶺北這個蠻荒之地啊!
如此一來,反倒是讓於謙撿了個漏,一躍晉升為了嶺北布政使。
隻是不知道,人家才在交趾熬了幾年,又被發配去了嶺北,心裡會是何種感受。
“太子爺,您既然如此重視於謙,為何不將他調回京師任職?”
聶興忍不住好奇地開口詢問,不太明白朱高煦的做法。
朱高煦聞言笑著解釋道“於謙是治世能臣,隻是現在他還太年輕了!”
“年輕有熱血這是好事,不過有時候也很執拗衝動,這反倒成了壞事!”
“所以孤才會將他放去交趾嶺北,希望經過這些年的打磨曆練,於謙已經成長起來了吧!”
聽到了這話,聶興這才明白太子爺的良苦用心。
而且太子爺對於謙的重視,還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您為何就對這於謙青睞有加?”
朱高煦聞言一怔,隨即幽幽開口“因為這是我老朱家欠他的!”
聶興滿臉懵逼,直接傻在了原地。
老朱家可是大明王朝的主人,怎會欠於謙什麼東西?
朱高煦自然不會多言,腦海中思緒萬千。
曆史上大明戰神朱祁鎮於土木堡一戰葬送了大明所有精銳之師,瓦剌太師也先趁勢殺入長城,一路勢如破竹打到了北京城下。
正當大明朝廷震恐不安,甚至想要逃亡南京的時候,是於謙這位擎天之臣站了出來,力排眾議反對南遷,組織兵馬死守北京,最後打贏了那場北京保衛戰,逼退了也先的瓦剌大軍。
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這之後於謙執掌朝政大權,配合頗為英明的朱祁鈺,整飭邊防,訓練新軍,迎回太上皇……硬生生地給大明王朝續了一波命!
擎天之臣,這個尊稱,他於謙當得起!
然而朱祁鎮那個畜生東西,發動了一場奪門之變,重新複辟登基。
這個畜生登基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於謙斬首示眾!
於謙對大明有天大功績,可最後卻冤死在朱祁鎮手中。
所以說老朱家確實欠了他於謙一條命!
朱高煦看向嶺北方向,嘴角微微上揚。
這一世,我來到了大明,絕不允許再出現這樣的悲劇!
於謙啊於謙,準備綻放出你的光彩吧!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