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按照正常的即位儀式,一般都是上任皇帝病逝,太子於靈前即位。
先帝崩逝,新帝即位,需要走三個流程。
第一步,靈前即位,這是權力交接過程,太子成為“代理皇帝”,一邊忙著籌備登基大典,一邊主持先帝的葬禮。
第二步,舉行登基大典,這是身份合法過程,隻要登基大典完成,那太子就搖身一變成為了新帝,徹底坐穩了皇位龍椅。
第三步,改元建新,這是打出政治旗號,向整個天下宣告,從此舊時代結束,大明進入一個新帝執掌的新時代!
按照既定流程製度,一般即位的太子都要走第一個流程,於靈前即位,成為代理皇帝,以正君臣之名。
至於登基大典,那不過隻是一個儀式,一個宣告天下,這個國家換了主子的儀式,相當於小孩子的滿月酒或者抓周儀式。
其實在登基大典以前,新帝就已經受百官參拜,奉為大明新帝了。
比如當年朱棣成功攻破帝都金陵,大軍直入紫禁城,建文帝不知所蹤後,那些燕軍將士對他的稱呼便不再是“王爺”,而是“皇上”、“陛下”!
先賢有雲唯名與器,不可假人!
隻要太子殿下堂而皇之地一屁股坐在了龍椅之上,百官隨即進行三拜九叩之禮,如此過後,這方江山便換了主人。
偏偏永樂皇帝還沒死,而是舉行了禪位大典,所以朱高煦這是直接一次性把前兩步就都給走完了。
如此一來,朱高煦這位武德皇帝,可遠非那些剛剛即位的新帝可比。
其一,太上皇還在,足以鎮壓任何不臣,那些心思叵測之人,也決計不敢作亂。
其二,朱高煦即位稱帝之前,做了整整五年的太子爺,而且還是監國太子爺!
相比於那些剛剛即位稱帝的新帝,朱高煦對朝堂的掌控程度,遠非那些新帝可比。
看看七部百司那些朝堂公卿,不是朱高煦的心腹親信,就是已經向朱高煦妥協。
再看看軍部一眾大將,都是早年追隨支持漢王朱高煦奪嫡之人,堪稱朱高煦的絕對心腹。
這就導致,此刻龍椅上麵坐著的這位武德皇帝,並不是什麼在朝堂之上毫無根基的新天子,而是一位大權在握的真正帝王!
想要做到這一步,那些剛剛即位的新帝,不知道要耗時多久,或者說要費多少心計!
但是朱高煦並不需要,或者說這場禪位大典的根本目的,就是朱棣想要把權力全部過渡給朱高煦,以支持他推行攤丁入畝這項新政!
換句話說,武德皇帝朱高煦與永樂皇帝朱棣完成了一場完美的權力過渡!
永樂皇帝已經走了,黯然返回了西宮。
這方朝堂,這個王朝,這個大明,將徹底屬於新帝朱高煦!
原來,這就是天子!
原來,這就是皇帝!
原來,這就是九五之尊!
天子天子,受命於天,代天牧狩!
天子受命於天,一切禮樂政令)征伐軍令)自天子出,君權神授,神聖不可侵犯!
口含天憲,言出法隨!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