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河這種事情,一直都是個大難題,而且涉及到兩岸百姓的生死福祉,所以一旦做出了成績,那基本上都會在史書上麵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畢竟治理好了運河,那就是生民被澤無窮的仁政善舉!
一想到這兒,朱高煦語氣也軟了下來。
“既然愛卿已經下定了決心,那朕就不強人所難了。”
“不過愛卿可有合適的人選,繼任工部尚書一職?”
宋禮這個心腹走了,那就得有人上位。
眼瞅著新政推行在即,朱高煦可不想扶持一個人上來跟自己做對。
再者工部尚書一職,“掌天下百官山澤之政令”,管“繕典經營興作”之事,部門權勢看似不大,可到了武德一朝卻並非如此。
朱高煦本就有心通過大明工會,為天下匠人開辟出一條入仕之路,所以工部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要是任用一個不聽話的士紳縉紳繼任工部尚書,為了士紳縉紳的利益暗中打壓匠人晉升,朱高煦這不是在給自己找不痛快嘛!
似乎早就預料到朱高煦會有這個問題,宋禮思索片刻之後,給出了一個人選。
“皇上,臣舉薦兵部侍郎師逵!”
“師逵?”朱高煦聞言一愣,這倒是一個比較陌生的名字。
“皇上有所不知,師逵此子性剛果,有乾局,馭下甚嚴。”
為了能夠辭職成功,宋禮可謂是用儘了全力,直接搬出了師逵的豪華履曆。
“師逵二十歲歲入太學,從禦史到遼東視察,因剛直不阿,觸犯上司,被誣陷,逮至京城。”
“太祖高皇帝見其長相非凡不怒自威,不像是貪贓枉法之人,問明真相之後,擢升其為禦史。”
“後師逵任陝西按察使,到任一月內,即將千餘積案審理完畢,其能力可見一斑,到了永樂皇上即位,升其為兵部侍郎,一直負責參與營建北平新都……”
話聽到這兒,朱高煦才算是聽明白了,為何宋禮會舉薦師逵。
其一是因為師逵性情剛介正直,不與他人同流合汙。
其二是因為師逵能力突出,是個不折不扣的能臣乾吏!
其三則是因為師逵與宋禮有舊,二人共同營建北平新都,也算是老相識了。
這麼看起來的話,師逵倒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唯一的問題就在於,攤丁入畝一事,師逵會做何選擇?
“愛卿覺得這個師逵,可為朕所用嗎?”
聽到這話,宋禮立馬起身跪倒在地。
“皇上放心,師逵食君之祿自當忠君之事,一向以家國百姓為己任,絕不會忤逆聖意!”
“行吧,那就這麼定了。”
朱高煦歎了口氣,有些不舍地開口道“歸鄉之後安享晚年,朕會晉你為太子太保,並命人在會通河為你刻碑立傳,立祠詔祀,讓你宋禮流芳百世!”
“皇上,臣……愧對聖恩啊……”
此話一出,宋禮頓時淚流滿麵,哽咽得不能言語。
朱高煦也是感慨萬千,親手將他扶起,好生安撫了良久。
對待賢臣,尤其是對大明有突出貢獻的賢臣,朱高煦一向不吝嗇賞賜。
最終,宋禮還是走了,徹底退出了大明朝堂,一代賢臣就此謝幕。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