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華醫院和西華醫院一樣,都是以西醫為主的醫院,中醫占據的比重不大,西華醫院最初隻設立了一個中醫科,近兩年又設立了中西醫結合科,而唐華醫院這邊則隻有一個中醫科,並沒有中西醫結合科室。
不過唐華醫院的中醫科也算是大科室,科室區域不小,醫護人員也不少,馬玉飛和楊建都是唐華醫院的醫生。
季風文帶著帶教班的學員先去領了白大褂換上,然後才到了中醫科,科主任魏正義和副主任張海華急忙迎了上來。
“季老!”
魏正義今年再有半年就六十歲了,退休在即,中醫科這邊現在基本上已經是張海華在管事情了。
張海華作為屈同文的學生,水平不低,再加上師出名門,在唐華這邊,等於是沒什麼競爭對手。
中州省的醫療水平其實不算低,不過作為北方省份,中醫名家確實不多,厲害一些的中醫醫生也相對稀少。
普遍來說,中醫名醫比較多的應該是江浙一帶,羊城也比較重視中醫,中醫名家相對多一些,而北方省份,特彆是西北這邊,中醫名醫相對少一些。
這個是曆史原因造成的。
準確的說,從民國時期開始,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西方文化的引進,中醫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全國各地都是如此,西醫醫院如雨後春筍。
同時也因為工業和地域問題,南方省份相對來說經濟比較發達,換句話說有錢人比較多,而北方一些省份因為地域因素,經濟逐漸被南方一些省份拉開,特彆是西北的內陸省份。
稍微了解常識的都比較清楚,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越是窮地方破除舊文化的活動也越是嚴重,富裕一些的地方相對好一些,這也導致在南方發達省份中醫還有一些傳統文化保留的比較好。
張海華和季風文握手的同時,也看到了雲珩,不過卻沒有和雲珩說話。
“季老,歡迎您。”
“不嫌我叨擾就可以了。”
季風文笑嗬嗬的,給人的感覺很好相處,不過剛才經曆了季風文敲打嶽少江幾個人的事情之後,雲珩還有任學東等人都清楚,這位看上去笑嗬嗬的季老其實並非那麼好說話。
“季老為了中醫,嘔心瀝血,我們這些做晚輩的隻有敬佩的份,怎麼可能會覺的叨擾呢。”
魏正義笑著道。
這次的臨床帶教培訓班是季風文和省中醫藥協會牽頭,季風文自告奮勇擔任帶教導師,組織的一次培訓活動。
眼見中醫凋零,年輕的中醫醫生一代不如一代,季風文深感責任重大,這才親身力行,希望儘自己一份綿薄之力。
魏正義也是由衷的欽佩這位國醫大師。
季風文、屈同文兩個人,可以說以一己之力,支撐著中州省杏林的半邊天。
“季老,中醫科這邊已經專門劃分了一個區域,我先帶您去看看。”
張海華道。
“行,那就先去看一看。”
季風文點了點頭。
“這邊是一個會診室,那邊是五間病房。”
劃分的這個區域,唐華這邊完全不插手,患者送來之後,完全由帶教班的學生負責診斷、討論,季風文親自把關。
正如季風文剛才在會議室說的那樣,來一位患者,解決一位患者,現場教學,現場分析,現場治療,讓每一位學員都參與其中,親身感受患者的病情變化。
目前這邊的五間病房都還是空著的。
“行,謝謝你們了。”
季風文道了聲謝:“笑著道,那就不打擾你們了,你們該乾什麼乾什麼,今天上午我先帶著學員們查一下房,了解一下學員們的整體水平,然後再開始接收患者。”
既然是臨床教學,季風文並不打算搞什麼形式主義,這一個月的教學,務必要有所收獲,因而接受患者也是有要求的。
季風文現在對雲珩等人的水平還不是很了解,他需要先摸一下底,這樣接收患者的時候就能保證大多數的學員都能參與進去,聽得懂,聽的明白。
就像摸底考試一樣,如果大家都隻是高一水平,直接給大家講解高三的題目,很多人就會雲山霧繞,這樣也的話這次的帶教培訓班也就失去了意義了。
“行,那季老您帶著學員們先熟悉情況,有什麼事您隨時招呼。”
張海華笑著點了點頭,然後對季風文道:“馬玉飛和楊建熟悉病房,正好帶個路。”
“嗯,我也是這個意思。”
季風文點著頭。
“季老,這邊。”
等魏正義和張海華走後,馬玉飛急忙前麵帶路。
唐華這邊的普通病房基本上都是四人間,而且床位很緊張,病房幾乎都是爆滿的。
季風文帶著雲珩一群人,順著病房一間一間往過走。
今天並非主任查房的日子,而且這個點也已經過了醫生查房的時間,不過患者們看到一位穿著白大褂的老人帶著一大群穿著白大褂的醫生進來,也沒什麼不滿的。
對患者來說,醫生查房的次數越多,顯得對他們也越重視,在醫院住院的,最不樂意的是一天一天都看不到醫生,而不會對醫生殷勤時不時詢問病情有意見。
“哪兒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