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治療思維是中醫人診病治療的必備基礎和不可或缺的必備技能,是中醫人在麵對患者的時候尋找切入點和獲取患者病症各種信息的綱要和基礎........”
“中醫和現代醫學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醫療體係,作為中醫人,可以參考或者借鑒現代醫學的診斷或者治療方式,卻不能受其影響,把現代醫學的診斷思維帶入到中醫的診斷思維當中。”
“中醫之所以長年而不衰,正是源於其顯著確切的療效,中醫的療效並非來自實驗室的小白鼠,而是來自數千年的人體驗證,是有據可循,有據可依的,而正確的思維模式則是運用中醫各種治療理念和治療手段的綱要......”
“我們可以把中醫的思維模式看作是如何把中醫從一大堆經典理論和傳統認識中提出來的功力,隻有養成正確的中醫思維模式,才能在麵對病症的時候從一開始不走彎路.......”
“醫聖張仲景有言:‘知犯何逆,對症治之’,隻有養成正確的中醫思維模式,我們才能正確的判斷出患者究竟所犯何逆,才能對症治之.......”
“好,說的好。”
屈同文和嶽安雲兩個人越看眼睛越亮。
雲珩這篇論文等於是站在一位醫學新人的角度闡述了中醫治療思維的重要性。
因為雲珩入行時間不長,卻又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現實中社區醫院的急診量再加上雲珩在模擬空間練習的接診量,雲珩現在看過的患者現實加上虛擬早已經超過了萬人。
上萬名患者,基本上是醫學新人不可能達到的程度。
一些老醫生或許看過的患者比雲珩多,可因為在醫院和社會中的時間長,有的思想已經不純粹了,或者說受到了太多的影響。
而雲珩就像是一張白紙,豐富的經驗就像是一位精湛的畫師在上麵塗鴉,讓這幅畫看上去通俗易懂卻又彆有深意。
就雲珩的這個論文題目,如果讓屈同文和嶽安雲來寫,他們的見識或許更多,引經據典,用詞遣句可能要比雲珩更好。
可因為他們站的高度高,經驗豐富,讓人看起來或許就比較深奧難懂。
就像古代寫聖旨,寫聖旨的大儒文官水平高嗎,很高,可正因為高,寫的東西普通人有可能都聽不懂。
雲珩剛入行,臨床經驗豐富,這篇論文完全是自己的臨床經驗體悟,導致整篇論文看上去不僅僅可信度極高,言之有物,更重要的是通俗易懂。
無論是用詞還是分析,隨便來一位初學者看這篇論文都能看的明白,看的清楚,甚至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屈老,這就是我的想法呀。”
看完雲珩的論文,嶽安雲禁不住對屈同文道:“中醫思維,這是基礎,這是綱要,就像是我們建房子一樣,你要蓋彆墅也好,高樓大廈也罷,地基才是關鍵,你打的地基是造洋房的地基,卻想在上麵建四合院,肯定是行不通的。”
“現在的中醫醫生,成長的主要階段就是在各大醫院,而現在各大醫院則都是以現代醫學為主,一群沒見過世麵的毛頭小子,進了醫院,很快就會被晃花了眼,本就不堅定的心思很快就會被帶偏,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中醫醫生又怎麼可能有正確的中醫思維模式?”
“是呀,彆說一些年輕醫生,就是一些三甲醫院的科主任,思維也受到了現代醫學的影響,在診病的時候帶入現代診斷結果,在用藥的時候用西醫的思維模式,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屈同文點了點頭。
“所以我們要給未來的中醫人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
嶽安雲緩緩道:“很多人都說中醫不行了,中醫的理論跟不上了,脫離實際了,需要創新了,我卻不這麼認為,我覺的是環境沒有了。”
“以前我們這些人接觸中醫的時候,都是跟著老師東奔西走,沒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影響,可現在呢,再也沒有那麼純淨的環境了。”
“環境?”
屈同文緩緩點頭:“安雲,你這句話一針見血,說的太對了,現在確實是缺少了中醫人成長的環境。”
“現在除了一些師承傳承,大多數中醫醫生如你所說,都是進入院校,畢業進入醫院,本就是一群初學者,卻受到這樣那樣的誘惑和影響。”
說著,屈同文頓了頓,道:“這樣吧,這兩天我和季老通通氣,咱們就這個事情討論一下,看看有沒有可行性。”
“好。”
嶽安雲點了點頭,笑著道:“我覺的,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咱們幾個老家夥要是能齊心協力,再加上一部分年輕的後起之秀,這個事未嘗沒有可能。”
“哈哈。”
屈同文笑嗬嗬道:“你個嶽老頭,我和季老原以為你退休之後在家裡專心培養孫子呢,沒想到竟然還有這麼一番想法和規劃,看來我和季老都不如你呀。”
“屈老您折煞我了,其實我也是有私心的。”
嶽安雲連連擺手:“退休之後,我的大半心思確實都在少江身上,都說望子成龍,我這個當爺爺的自然也希望孫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如果按步就班,小嶽這輩子最多也就是走我的老路,將來在西華中醫科當個科主任。”
“西華醫院的科主任還不夠?”
屈同文笑著道:“你個嶽老頭,心思很大嘛。”
嶽安雲也嗬嗬笑道:“心思還是大一些的好,心思大了人才有追求,人有追求才能進步,無欲則剛固然不錯,可無欲也就無求,無求也就無力。”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