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例子放在現在少一些,畢竟現在人不會輕易相信人,對醫生的要求高,行醫也有門檻,可放在以前,這種例子比比皆是,一些人原本都不是醫生,隻是因為識字,偶爾得到幾本醫書,按照照著書本給人瞧病。
這樣的醫生,庸醫者居多,能不能看好病,真的是全靠運氣了。
第二個階段,活學活用,懂得靈活加減變化,到了這個階段,其實就可以算出師了,不再拘泥於形式,不再死搬硬套,遇到一些病症,能靈活選用經方,加減劑量,這個水平的中醫,哪怕一些大病看不了,看一些常見病基本上都是沒什麼問題的。
第三個階段,隨機應變,對症用藥,不僅僅能靈活的運用經方,懂得方劑的加減變化,還能對病症的發展過程有著一個大概的預判。
到了這個階段,就可以算是一名名醫了。
能隨機應變,還能判斷病程的走向,出錯的概率就比較低了,哪怕遇到一些複雜的病症也能解決。
這個階段的中醫人就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名家了,無論放在什麼時代,什麼地方,都能名噪一時,坐診一方,開館授徒了。
而雲珩剛才的最後一句話,其實正是對患者病情的預判,先怎麼樣,用藥之後怎麼樣,下一步怎麼樣。
如果說第一階段隻是照本宣科,走了第一步,第二步有了變化,就不知道怎麼走了,那麼第二階段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第三階段則是走一步看三步,這個階段患者需要怎麼用藥,用藥之後會出現什麼變化,對下一階段有什麼影響,下一階段又該如何?
雲珩年紀輕輕,卻已經能有這樣的水平,又怎麼能讓晉安平不吃驚?
至於下一個階段,不僅僅要明白患者的病程變化,還要結合時令,懂得五運六氣的運用,懂得時辰季節對病症的影響等等,甚至能判斷出一個人什麼時候生病,什麼時候痊愈,根據時令靈活運用方劑,能有這樣水平的醫生那就更少了。
正如三國演義裡麵諸葛亮給魯肅點評名將一樣,要懂得運用天時、氣候,草木,萬事萬物皆可為兵,這個階段,諸葛亮排除了多少人?
雖然電視劇裡麵,這個橋段有諸葛亮裝逼的嫌疑,可由此也可以看出能達到這個階段的名將有多麼稀少,中醫醫生也是一樣。
不說第四個階段,即便是第三個階段的醫生都很難得了。
晉安平不知道雲珩麵板的技能劃分,可如果按照這樣的劃分來看,能達到第三個階段的醫生,在麵板技能劃分中也應該是七級以上的水準了。
“晉老謬讚了,我也隻是說一些自己粗淺的看法,說的不對的話,還希望晉老指正。”
雲珩謙虛道。
“你這樣子要是都是粗淺的看法的話,我還真不知道什麼樣的看法不粗淺。”
晉安雲苦笑道。
雲珩這個人,不怎麼喜歡和陌生人溝通,所以也導致雲珩和不太熟的人說話的時候把握不住,雲珩真的是謙虛,畢竟當著晉安平的麵,雲珩不可能去拿大。
可雲珩剛才的一番分析,和這個謙虛真的是有點不搭。
你把患者下一步的情況都說出來了,這樣還粗淺,那要是不粗淺會是什麼樣子?
“小雲,我有些不太懂,頭暈就是上盛,走路不穩就是下虛嗎?”
唐主任問道。
“不能單純的這麼說,還要結合脈證。”
雲珩想了想,解釋道:“中醫分虛實,分上下,分陰陽,很多理念其實和自然現象有著共通之處,就中醫方麵而論,神,也就是神明,指的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神誌清楚,思維活躍,就說明有神,就像是藍天一樣,天色湛藍,一望無際,可如果陰雲密布,那就說明神誌不清,蒙蔽神明,就像烏雲把藍天遮住了一樣,我們看不到天空。”
“而烏雲從何而來,自然是水蒸氣蒸騰,水蒸氣因何蒸騰?自然是火大導致的,上焦火大,即肺火、心火大......這就是上盛。”
“下虛其實也是一回事,上者為天,下者為地,地麵鬆軟,走路如何能穩?”
“好,說的好。”
晉安平是真的驚訝了:“清者上浮而為天,濁者下沉則為地,小雲呀,你的這一番解釋真的是太貼切了。”
正如雲珩給王雪萌和何永飛解釋的那樣,眼為日月,日月為眼是一個道理,清者上浮則為天,濁者下沉則為地,這個說法究竟是從人而天地還是從天地而人,現在已經說不清了,可這個道理放在中醫治療中卻是準則。
烏雲遮頂,蒙蔽神明,神識昏迷,頭暈目眩。
就像陰天,人不由的就覺的煩悶,天氣晴朗,人也不由的覺的神清氣爽,這就是很樸實的道理。
說一下,本書本質上還是中醫文,關於病情、病理、病案的解釋才是精髓,沒了這些,劇情就寡淡無味了,希望大家能明白這一點!)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