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說什麼,話療的話,不是,心理治療的話,最起碼要能和患者進行溝通,隻有交流,才有可能引導。要是都沒辦法交流,再高明的心理醫生都無計可施。
楊旭明楊教授的水平還是可以的,也看出了不少問題。
而且楊旭明說的方法也不是不對,帶出去玩一玩,逛一逛,散散心,壓力沒了,思想包袱去掉了,人也就能好很多。
可這個是建立在患者還沒有完全神誌蒙蔽的基礎上,人最起碼要有一定的清醒和理智。
這會兒患者坐在邊上,嘴裡麵神神叨叨的,楊教授等人說話,患者都沒聽進去,這樣子拉出去散心有什麼意義?
再高明的醫生,開了方子,患者不吃藥,或者吃了就吐,病也是治不好的。
“我也隻是心理方麵懂一些,看出一些問題,給你們一些建議和提醒,具體的肯定還要相關方麵的醫生來看了。”
楊教授有點尷尬了。
這次楊教授是被患者的叔叔請過來的,要是雲珩和徐波沒來,看過之後,楊教授也是這麼一番建議。
隻是剛才招呼雲珩的時候,楊教授是打算裝個比的,這現在卻有點沒裝完。
說的再有理,病給人家看不好,那也是白搭。
“這位方醫生應該是專門的精神方麵的醫生吧?”
楊教授問雲珩。
“不算是。”
雲珩實話實說。
楊教授:“......”
這個不算是是什麼意思?
作為心理學教授,楊教授都被雲珩的這個回答整懵逼了。
心理學,也隻是通過人的肢體語言,性格各方麵來推斷和推理,並不是會讀心術。
在楊教授看來,雲珩既然是專門被人請來的,那麼應該是相關方麵的醫生了。
再加上患者和患者家屬當麵,大多數醫生都應該給患者和患者家屬自信吧?
按照這個邏輯,楊旭明覺的自己這麼問,雲珩肯定會回答是。
結果特麼雲珩不按套路出牌,來了一句不算是。
這就讓楊教授很尷尬。
楊旭明的意思是,他自己不算專業,最起碼治病不擅長,雲珩是專業的,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雲珩給他來個不算是,這就很讓人鬱悶了。
“雲醫生是西亞醫院中醫科的大夫,中醫在治療狂證方麵也很有效果,上次我們醫院一位患者就是雲醫生給治療的,效果相當好。”
邊上的韓主任幫雲珩說著話。
雲珩是他們建議請來的,醫院這邊自然要給雲珩撐麵子。
“麻煩雲醫生了。”
患者的父親客氣的對雲珩說道。
雲珩的年輕,確實是不容易取信於人,不過韓主任和曲醫生都這麼說了,患者的父母當時也同意,這會兒自然也要給點麵子,麵麵上過的去。
“客氣了。”
雲珩客氣了一下,然後問:“我在路上聽曲醫生說,孩子都複讀了三次了,是這樣子嗎?”
“是。”
孩子的父親點頭道。
“之前兩次有什麼異常表現嗎?”
雲珩又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