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不反感,其實我們就有了解它的前提,就像是.......”
說著雲珩不禁頓了一下,不由的想起了米詩琳。
“就像是我們交朋友,第一眼不一定就是喜歡,人和人的喜歡有時候是一見鐘情,有時候則是相識相知,隻要不反感,其實就有機會。”
同學們又笑了。
“當不反感的時候,我們就有喜歡上她或者去了解她的前提。”
“彆人我不知道,就我自己而言,中醫最讓我感興趣的就是成就感,當治好了患者,我就會發自真心的高興,有著高興,就有著繼續探尋的動力。”
雲珩繼續說著:“而且相比西醫,中醫的門檻確實高一些,而且好中醫稀少,也正是因為稀少,所以好中醫更受重視,開局確實難一點,但是隻要學進去,學有所成,其實在很多方麵的成就感要比西醫更多一些。”
“醫學是非常枯燥的事情,學醫的路也是相當艱苦的。”
雲珩道:“就像是楊老剛才所說的,他的一生就很坎坷,吃了很多苦,哪怕是成名之後有時候也要麵對患者家屬的刁難和責罵,曆史上好的醫生其實大都是毀譽參半的。”
“因為醫生不是萬能的,有醫好的患者,肯定就有醫不好的患者,醫好了有人誇你是神醫,給你送牌匾,醫不好則有人罵你是庸醫,草菅人命。”
“在上醫科大學之初,老師們應該就給我們說過,醫生其實並不是舒服的職業,想要舒服,就不要當醫生,當了醫生就要做好吃苦的準備。”
“但是同時,醫學又是一門浩瀚的學問,它很有趣,它的有趣之處其實也正在於它是一門救死扶傷的手藝,試著想一想,這個世上,也隻有醫生能和死神打交道,能挽救生命,特彆是在患者彌留之際,醫生就是患者最後的依仗......”
“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同時也是無上的榮譽。”
“除此之外,我們要學中醫,就要了解中醫,中醫並不僅僅隻是藥理、歌訣、經方。它包含的東西非常多,哲理、哲學、人心、自然之道、四季變化,我們要學好中醫,就一定要博學,隻有博,才有可能悟。”
“中醫的很多東西我們看不懂,枯燥,是因為我們接觸的麵還不夠,當你足夠博,再回頭來看中醫,就會發現它的有趣之處。”
“就像是早上那位女同學,大家都是醫學生,特彆是男孩子們,如果學有所成,自己就能給女同學把病看了,豈不是能讓女同學刮目相看,獲得好感?”
“咦......”
不少女同學都咦了一聲,沒想到雲醫生還會開這種玩笑。
不過男同學們卻不少都心中一動,雲醫生說的對啊,如果自己有那個本事,以後還愁找不到對象?
“大家都是醫學院的學生,也都上了不止一年了,可能也聽說過,中醫重傳承,中醫自古至今,傳承了一代又一代,到了現在迎來了變革,我們一些人上學的時候可能也抱怨過,自己不是醫學世家傳人,學不到真本事.......”
雲珩繼續說著,當雲珩說到這一塊,不少同學都安靜了下來,諸如此類的想法在中醫學院學生裡麵還真不少見。
“大家都是大三的學生,曆史應該不差,以前的豪門望族靠的是什麼,是知識的壟斷,到了現在,中醫世家其實也是一樣,世家出身的學生他們從小就接觸一些相關的東西,所以積累比我們多,經驗比我們多。”
“但是,我們在學校,世家傳人能接觸的東西其實我們都能接觸到,各種書籍都是開放的,每個人都能看到,之前差距的,我們可以補上,有些鴻溝不是不能跨越的。”
“就像楊老剛才說的,中醫除了積累,更重要的還是悟,其實真正的名醫國手能教我們的書本上大都有,《傷寒論》、《黃帝內經》......諸多中醫典籍並不是世家壟斷了,學院派和師承傳承最大的差距就是實踐,而不是知識的獲取。”
“說的好。”
楊英河忍不住道:“小雲這句話算是說到點子上了,當年全國創辦醫學院,大多數中醫人支持,也正是如此,知識沒有壟斷,積累還是要靠個人的,我們自己把自己當成了溫室的花朵,不願意學飛,卻總是抱怨彆的,人和人是有差距,這個差距卻不是我們妄自菲薄的資本。”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