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長卿話語落下後。
腳步聲自外響起,曹少陽緩步出現於前廳中。
曹少陽大紅色蟒袍,周身以金絲繡波濤翻滾的水浪,蟒蛇,山水等等圖案皆有。
雙手正捧著木製托盤,托盤之上擺放著青銅鑄造的寶盒,方方正正,造型極為特殊,猶如九龍環繞,龍首各自位於上方,龍身纏繞著青銅寶盒。
高宗目眥欲裂,看著到來的曹少陽,又看向徐長卿,二人一位是東廠督主,一位是內閣首輔,一主內,一主外。
本來是互不相關,相互對立的角色,如今竟然沆瀣一氣,這引起的後果非常嚴重。
曆代上位者,都會對此嚴防死守,不要說二者勾連了,就算是有合流的趨勢,那麼都將會罷黜一位。
因為他們會造成最惡劣的結果,內外勾連,徹底的把皇權架空。
皇帝連睡覺都睡不踏實,會在半夜驚醒,擔心自己的小命不保,不知道何時就被外人摘去了腦袋。
高宗沒有想到,這一種惡劣的事情,竟然在自己麵前上演了。
自聖人身死後,後廷眾多權柄,皆落到了曹少陽手中,誰也想不到曹少陽和徐長卿內外勾結,竟然私自把傳國玉璽帶出了太和殿。
這是一種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傳國玉璽可是一件皇道神兵,這可不是一件死物。
仿佛是感受到了高宗皇帝的好奇,徐長卿撫摸著自己長須緩緩講道:“傳國玉璽是皇道神兵,可此物不是一家一姓之物。”
“傳國玉璽是大周的。”
“老夫為內閣首輔,掌管內閣大小事務,儘管未曾在傳國玉璽當中留下烙印,真正使用傳國玉璽,可暫時封印傳國玉璽,這並不是一件難事。”
“隻要傳國玉璽沉寂下來,這就隻是一塊石頭而已,再有曹督主安排一下,把傳國玉璽帶出太和殿,這不是什麼難事。”
徐長卿一番話語,說的輕鬆寫意,可實際情況遠比此艱難多了。
畢竟傳國玉璽是一件皇道神兵,要想動一件皇道神兵,那是千難萬難的,要不是最近接連發生大事,太宗和高宗相互鬥爭,還有正道五宗在神都中活動,接連引起大變,從而給徐長卿創造了機會,不然徐長卿也無法動傳國玉璽的。
傳國玉璽是一件毫無節操的皇道神兵不假,可曆代以來都是王朝末年,權臣大權獨攬時,才能夠逐步瓦解傳國玉璽力量,開始反過來奪取傳國玉璽,如今大周處於強盛,宗室力量強大,徐長卿儘管權勢日重,可也沒有到一言堂的地步。
出現這一種結果,是暗地中一次次辛苦努力的結果。
這自然不能夠說出,不然怎麼氣高宗。
看著高宗生氣,徐長卿就心中高興,徐長卿可是沒有忘記,當初觀星台一事出現,這太宗和高宗怎麼對待自己的,如今好不容易死中求活,成功把家族保下來。
徐長卿對己身存活,根本已經不報以希望了,完全是破罐子破摔。
看著竇長生遲遲沒有上前打開青銅盒子,徐長卿上前一步,伸手輕輕一推,把青銅寶盒推到了竇長生懷中,竇長生下意識的伸手一捧,不然這青銅寶盒就掉落到地麵上了。
高宗內乾巴巴的講道:“傳國玉璽在此,陳王想要打上烙印,這也是較為困難的事情,要是有朕配合的話,主動壓製傳國玉璽的力量,絕對會事半功倍,陳王能夠短時間內完成。”
“傳國玉璽這一件皇道神兵,是非常特殊的皇道神兵,一直被王朝供奉,所以並未有具體的主人,任何人都能夠使用。”
“隻是傳國玉璽動用簡單,但想要爆發出真正威力,必須要消耗國運。”
“這一步看似簡單,可天下又有幾人能夠接觸傳國玉璽,還要掌握一國權柄,所以傳國玉璽使用也是較為苛刻。”
“曆來隻有皇帝,才能夠打入烙印,一人掌握傳國玉璽。”
“自聖人死亡後,傳國玉璽上麵的烙印消失,如今隻有朕的烙印,隻要朕不主動驅逐,陳王自可以輕鬆打上烙印。”
高宗反複磨機了幾句,大致意思就是自己有用,彰顯出自身價值來。
竇長生伸手輕輕撫摸著懷中的青銅寶盒,倒是未曾打開,去觀看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代表著皇權,要真在上麵打下烙印,那麼就代表著竇長生有野心,真的要圖謀大周,有謀朝篡位之心。
到時候就是竇長生之心,路人皆知了。
至尊之位如此之近,簡直可以說是唾手可得,但竇長生還是主動把青銅寶盒遞交給高宗,神色鄭重講道:“臣對大周忠心耿耿,天地可鑒。”
“傳國玉璽為皇權象征,代表著江山社稷,天下至尊,這豈是臣子能夠冒犯的。”
“還請陛下收回此物。”
“軒轅弓一事上,臣自會交換給宗室,隻是何人使用軒轅弓,需要由臣指定。”
“此等神兵重之又重,為國之神器,不可再出風波。”
高宗沒有浮現出欣喜之色,歡喜的去高呼陳王,真忠臣也。
而是狐疑的看向竇長生,歎息開口講道:“此地沒有外人,陳王到底有什麼想法,儘可直言不諱。”
“隻要姬氏一族能夠做到的,姬氏都會去做。”
“陳王這種態度,朕實在是不放心。”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免費的東西才是最貴的,這一句話高宗不曉得,但大致的意思懂。
如竇長生這種人,要是開出條件,那麼不可怕,因為這表示著事情已經過去,可一副慷慨大度,才是要警惕的,代表著竇長生起了心思,不知道有什麼陰謀詭計等著你呢。
論起乾壞事,竇長生天下第一,陰謀詭計讓人防不勝防,如這一次萬法宗先後被背刺,高宗此刻回想起來,都覺得萬法宗太慘了。
竇長生抬手打斷了要開口的徐長卿,不給對方開口機會,這徐長卿繼續發揮下去,像是自己欺淩大周一樣,竇長生主動講道:“軒轅弓交付給先太子執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