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世金橋之上。
石天心老老實實站在姒無命身旁,心甘情願的擔當著一名好兄弟,猶如跟班一樣,根本不離開姒無命三步之外。
丹鳳強顏歡笑,內心中是極為惱火。
姒無命是沒有半點擔當,不久前默認的事情,仿佛不複存在一樣,直接把醉仙樓大掌櫃的事情抖出來了,為了保下醉仙樓大掌櫃,也花費了自己一番功夫,利益是半點也沒有了,忙前忙後是白費功夫。
不。
至少收獲了一名小老弟。
丹鳳在內心中安慰自己。
但這一名小老弟,本來就是獲得了自己栽培,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根本算不上收獲。
自欺欺人的想法,根本沒有出現,因為殘酷的真相自動在腦海中生出。
虧了。
這一次大虧特虧。
丹鳳目光移動,看向了姒無命,最後盯著石天心。
人族這一次啥也沒乾,反而大賺特賺,隻要有這一尊先天神魔,就算是再付出一些代價也是值得的。
就算是十大種族,又能夠有幾尊先天神魔?
這一次事情透漏著邪性。
丹鳳站在金橋之上,緩步向前走動,突然眉頭一皺,丹鳳看見了渡世金橋下方的竇長生。
竇長生!
這三個字,不斷在丹鳳腦海當中閃爍。
猶如魔咒一樣,也在耳旁不斷被人念道著。
是他嗎?
丹鳳下意識的浮現出這一個疑惑。
這一次事件前前後後,都是自己一手做的,每一個過程都在掌控當中,根本沒有出現任何差錯,可偏偏最後收網的時候,竟然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最後南轅北轍,出現了嚴重的偏差。
實在是太過於邪性了。
丹鳳仔細思索著其中各種細節,回想一遍後,也沒有發現任何不對的地方來。
醉仙樓大掌櫃對敖春下手,各種細節也對應的上,隻是逼迫敖春暴露出真實麵目,而不是真的殺了敖春。
殺了敖春,代價太大了。
龍族付出了這麼多努力,為的就是讓上古真龍複蘇,然後去掌握龍門,徹底迎回龍門,不再和人族有著歸屬糾紛。
前前後後這麼多的努力,丹鳳自然要重視,這一次做的絕對不會天衣無縫,龍族要是真心去查,肯定能夠發現細節來,最後獲得想要知曉的答案。
那麼到時候龍族的報複,肯定來的凶猛,這不是鳳凰一族能夠承擔的,也不想去承擔,死了敖春對萬族友好,可為什麼是鳳凰族犧牲自己,照亮萬族。
所以隻要敖春不死,那麼龍族就不會傾儘全力去調查,這一件事有一個交代就應付過去了。
最佳選擇就是讓敖春暴露,這樣可以借助著萬族的力量去壓龍族,而醉仙樓大掌櫃的事情就算暴露,也可以動用一些其他代價彌補,根本不會必死。
至於殺的九水太子,那根本不算是什麼大事,要是九水太子殘廢了,可能還要費點勁,九水太子能夠在萬花龍母麵前賣慘哭嚎,可如今九水太子死了,以萬花龍母多子多孫的情況,過不了多久就會遺忘掉九水太子。
就算是萬花龍母不忘,那一些嫡子嫡孫們也會讓萬花龍母忘記的,多一個九水太子,就多一個人分潤好處,分潤萬花龍母的寵愛,這誰願意見到?
這都非常順利,可偏偏最後環節出現問題了。
本來必死的石天心,竟然借助著商族名義活了下來,後續更是不要臉的投靠人族。
其他各族的拉攏石天心視若無睹,人族都沒有主動招攬,石天心就如同哈巴狗一樣自己搖著尾巴臣服了。
這問題就出現在石天心態度轉變太快了,要知道在自己故意引導之下,姒無命搶奪美食之都,站在石天心的角度來看,這一次事件很有可能是人族和胡蠻做的。
石天心應該對人族和胡蠻產生恨意,心中極為的厭惡,這才是正常的情緒,可石天心截然相反,竟然沒有反抗直接順從了。
丹鳳仔細考慮一二後,也沒有發現其中竇長生出力的地方,不知道自己為何腦海中突然出現竇長生三字。
要把這一切都歸功於是竇長生的功勞,一切都說不通的。
這一次計劃這麼隱秘,竇長生肯定不會事先知道,完全和竇長生沒有關係,可結果很邪性。
一點證據沒有,也沒有發現端倪,這正是純正的竇氏風。
以無辜者身份卷入進來,有時候大顯神威,有時候當路人,仿佛一切都和自己無關,自己也沒有乾什麼,但最後結果卻是出乎幕後人預料。
壞處都由幕後人承擔,好處都被竇長生給拿了。
不論證據和線索,純粹以結果來判斷,這正是竇氏風格。
是竇長生乾的。
最後丹鳳隻能夠這麼認為。
又回想了好幾遍,還是找不到任何證據,丹鳳打算回去後,再親自推演,多找族內強者一起,這竇長生太邪乎了,啥也沒乾,就獲得了最大好處。
丹鳳寧肯認為竇長生算無遺策,也不想這是運道。
再聰明的人,隻要是人,就會有犯錯的事情,自天地初開至今,不知道多少顯赫的大人物,智計百出,可他們能夠贏十次,一百次,可隻要有一敗,那麼就會身死道消。
後浪前仆後繼,開始不斷挑戰你,總歸會出現一位更為傑出者,然後取代你,替代你,掠奪你的一切。
可要是運道,這東西不好判斷,已經超出了掌握。
丹鳳不打算折騰了,徹底老實下來,這一次儘管沒啥收益,可也算不上虧,醉仙樓大掌櫃迎回鳳凰族,以其這麼多年積累,有衝擊先天神魔的能力。
如今收益寥寥,可要是醉仙樓大掌櫃突破成功,那麼鳳凰一族也是大賺。
餘下就是一些搭頭了,小輕語的神話傳說這一次必定能成了,回去後督促修行,前往神族時,實力至少要有大境界的突破。
其本命神兵,也要開始解封了。
姒無命嘴巴裂開的角度,仿佛能夠延伸到耳根,自從回到渡世金橋後,就沒有合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