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聲音突然響起。
竇長生伸出的手掌,卻是不由的一頓。
抬眼朝著聲音來源之地看去,能夠清晰看見天墉宮中一道身影,正緩緩的走出。
來者身形瘦高,身著八卦仙衣,尤其是胸膛之上,那黑白二色的太極圖,猶如漩渦一般,正不斷的旋轉,黑白二色深邃纏繞,三縷長須垂胸,鬢角發絲斑白,一雙眸子閃爍著琥珀之光。
相貌如同少年,豐神如玉,渾身上下充斥著飄渺之氣,猶如九天之仙。
“貧道墉道人,拜見竇太師。”
道人來到後,率先一禮,態度溫和謙虛。
讓人如遇春風,仿佛見到多年未曾再見的好友,讓人心中下意識的親近。
竇長生神色凜然,這一句話暴露出來的訊息非常大,對方知道自己是誰,這說明著對方不是才剛剛蘇醒,而是對萬族局勢了如指掌,哪怕是自己這位才崛起的後起之秀,也是知道詳細底細。
要知道自己崛起才二十多年,而其中前幾年還是凡俗折騰,並未名揚天下,所以也才十多年而已,這十多年對於這種老怪物,老古董太少了。
他們眼睛一閉,眼睛一睜,一次神遊天外的時間就百八十年了。
而且這個墉,是不是天墉的墉?
竇長生壓下疑問,然後拐彎抹角的去試探,而是直接坦誠問道:“這個墉可是天墉宮的墉?”
墉道人微笑講道:“正是。”
“貧道也知道竇太師的疑惑?”
“天墉宮之主,上古為天墉道人,也是外人眼中的天庭三十六天尊之一。”
“竇太師疑惑貧道和天墉道人關係,貧道可以為竇太師詳細講解。”
“天墉道人有兩大化身,其一曰天道人,其二曰墉道人。”
墉道人抬手間仙氣氤氳升騰,化為兩方雲床,墉道人示意竇長生坐下後,盤膝端坐於雲床之上,微笑著講道:“遠古,上古,不朽金仙為修行極限。”
“強者進無可進,每日修行,都原地踏步。”
“終日困頓於此,根本毫無希望,這是何等絕望的事情。”
“終日絕望之下,有人聲色犬馬,追逐權勢,樂於享受,如同遠古龍庭之主祖龍,萬神之王青天勾鈞。”
“非是他們墮落,不複往日英武,而是世界如此,再勵精圖治,再去修行,又有何用?”
“本已位於天地之巔,龍族雄霸天下,眾神稱雄天下,舉手投足之間,改天換地,念動間天下無不可殺之人。”
“修為,權勢,名聲,皆已經到了巔峰。”
“一萬年能夠不改其誌,但三萬年,五萬年,十萬年後?”
“誰能夠失誌不移?”
“所以不論是祖龍還是青天勾鈞,皆是前半生英明神武,後半生昏聵,祖龍有奸佞之臣,欺上瞞下,以至於眾神再起,而茫然無知,青天勾鈞有妖妃亂國,引發巨人之亂,以至於妖族奮起。”
“終日的絕望,竇太師年輕氣盛,花樣年華,這是未曾體會到的。”
“常年累月之下,絕望之下,必然會墮落,有人追求美色,有人追求權勢,他們要借此填補自己空缺的心靈,壓製下升無可升,進無可進的絕望。”
“沒有希望的年代,是如此的黑暗絕望,以至於造成不知道多少豪傑,因此丟了性命,一世英名,毀於一旦,徒為天下笑。”
“媧皇名聲彪炳日月,為天下尊。”
“哪怕是道祖,也曾九次朝拜,為此放棄一統大業,留妖族一命。”
“其中緣由為何?”
墉道人自問自答道:“因有人自甘墮落,可有人不甘於此,媧皇失誌不移,十萬年,百萬年如一日。”
“一日打破枷鎖,超脫世界,猶如茫茫黑夜中,突然升起了一盞明燈。”
“為天下帶來了光明,也為眾生帶來了希望。”
“原來不朽金仙,根本不是修行極致,在其上還能夠超脫。”
“經三災九難,曆逆反生死,過去,現在,未來時光唯一,超脫於時光之上,進可遨遊於混沌之中,退可逍遙自在,萬劫不加其身。”
“長生久視,不死不滅,天地滅而我不滅。”
“此為大羅金仙。”
跑題了,嚴重跑題了。
這不過就一句話的事情,卻是引起了無數的話語,竟然還追朔到了遠古時代,出現了不少秘聞,尤其是這超脫秘密。
這墉道人口中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放在遠古時代和上古時代,不知道要引起多少血雨腥風。
對於一尊不朽金仙而言,超脫才是他們的追求,這是他們的道途。
為了一鱗片爪的消息,他們都會大打出手。
更不要說是這墉道人口中已經說出了關鍵詞,經三災九難,曆逆反生死,過去,現在,未來唯一,這就是大羅金仙。
這修行之法,已經說的明明白白。
三災九難的概念一直存在,想不到最後源頭竟然來自於此。
竇長生遏製住了,想要繼續想下去的思維。
一顆心,開始劇烈掙紮起來。
這位墉道人在拖延時間,對方對此毫不掩飾。
明晃晃的告訴你,我就是在拖延時間,這是一個陽謀。
哪怕是能夠看得出來,可也不好破,因為這位墉道人,給的太多了。
儘管未曾贈予一金一銀,可卻是勝過金山銀山,也勝過贈予神兵。
這樣涉及到大羅金仙的隱秘,乃是無價之寶。
雖然沒有具體之法,可寥寥數語,這就已經能夠給一尊不朽金仙指明前路了。
墉道人微笑如故,溫和的聲音再響起:“媧皇證道大羅金仙,留下一部《大羅道經》,雖未曾闡述任何詳細修行之法,可卻是闡述了大羅之秘。”
“此《大羅道經》概括了天下修行境界,乃是世間隗寶。”
“妖族為此大打出手,相互爭奪《大羅道經》,可惜一部天下瑰寶,因為妖族內訌,被妖族撕扯粉碎,化為無數殘篇,散落於天下間,妖族因此衝突加劇,想要收集全篇《大羅道經》,相互攻伐之下,最後妖族盛極而衰,這才有道祖崛起,開創了上古仙道。”
“相傳道祖崛起,因祖龍打破血脈束縛,眾生皆可化龍,獲得了一線生機,再偶然間獲得了《大羅道經》殘篇。”
“這才奠定了道祖崛起之基,所以道祖擊潰妖族,把他們趕至十萬大山,並未下手永絕後患,而是感激媧皇開道之恩,為眾生帶來希望,有感媧皇功績,所以任由妖族自生自滅。”
“有媧皇遺澤,妖族長盛不衰,萬萬沒有想到,到了今日媧皇竟然自創一族,乃是人族聖母。”
墉道人很是感慨,人族遠古時代柔弱不堪,不過是萬族血食而已。
哪怕是當時人族生而不弱,堪比如今入品的武者,好一些的也有八品,九品武者實力了,但萬族更加強大,真龍生而為神魔,那可是一尊地仙。
其中差距不可勝數,猶如雲泥之彆。
上古初年時,道祖宣講大道,萬族聆聽。
人族不過是湊數的,是被自己抓來的,畢竟人族儘管柔弱不堪,但到底是一個族群,繁衍能力不弱,哪怕是屢次遭遇劫難,百十年一過就能夠恢複。
以至於成為了不少萬族圈養的血食,猶如韭菜一般,百八十年去割一茬。
所以他們也占據了一個名額,成為了道祖講道的受益者。
墉道人一雙眸子,浮現出回憶之色,猶記得當初自己高居其上,那幾名人族如同螻蟻,打一個噴嚏,掀起的狂風,都足以要了他們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