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些貪官汙吏的勢力發展到強盛時,基本也是王朝大興之後,就算是露頭,往往也高舉祖宗成製,孝道禮法,步步為營與皇權相抗衡。”
“他們善於蟄伏。”
“平素左右逢源,四處籠絡。”
“曆朝曆代從來如此。”
“漢時士族,晉隋唐的門閥,宋時的士大夫,不都是這利益群體的組成部分。”
“而今,他們還在吸納的讀書人與他們共進退。”
“當他們在百十年後達成這個目的,徹底斬斷了皇帝與百姓的聯係,甚至與勳貴王公們沆瀣一氣時……”
常升提起衣袖,將官字擦去。
再重新蘸茶湯,在皇與民字之間,補上了官字,並以茶湯相連。
“就算是皇帝,也不過是他們圈養一地的傀偶罷了。”
朱標的臉上難掩驚鄂。
對他而言,這實在有些危言聳聽。
但偏偏又找不出疏漏來。
常升當然也不會告訴他,自己所說的,就是後世記錄的明朝正史。
“所以,無論是開辦報社,又或是開辦試科舉,吸納大量寒門舉子,又或者是按律懲處,打擊孔家名望,為的,都是開民智,與舊官相製衡?”
“可是,這不是在同時壯大那些貪官汙吏的群體麼?”
小朱仔細思考著常升入東宮來主張的一係列舉措,不由反問。
畢竟在小朱看來,這也隻是權宜之計。
“這是無可避免的事。”
常升笑著搖搖頭。
意有所指的看向六部衙門的方向。
“如今朝堂上上下下官員主體未變,動作太大,太激進,會迫使天下的讀書人倒向皇室的對立麵。”
“孔家千年的名望到底深重。”
“加之興教化,開民智,也需要不少寒門學子和孔家旁支作講師。”
“總不能一杆子將讀書人都打翻吧。”
“所以,才需要姐夫不斷在朝中敲打群臣,推行良政,使百官疲於應付,再以試科舉舉子為刀,砍向民間的沉屙,收攏人心,廣開民智。”
“以此聲東擊西,分化瓦解,使其首尾不能呼應。”
“此之謂正道。”
“若有朝一日,天下每家每戶都有機會,有能力供子嗣考科舉。”
“隻是優中選優。”
“未錄者,也有資格,有膽魄監督檢舉不法。”
“天下吏治則不可謂不清明也。”
聽著常升這般願景,小朱也不禁幻想,那該是怎樣一種盛況,後世史書又該如何記載。
但下一秒,常升就戳破了這個美夢。
“可眼下這局麵,顯然是水至清則無魚。”
“有時候,刻意留下一些,才更好辦些君子辦不了的事。”
“不說充馬前卒。”
“就算是殺雞儆猴也還用得著吧。”
“否則,那些禦史找不了他們的疏漏,就該挑姐夫和東宮的短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