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被許坤打了一波雞血的人族,的確是有風雨飄搖之狀。
各地叛軍雲集,發動了席卷人族大地的兵變。
除了統一的贖運教口號,以打倒許坤為目的之外,也出現了以各類氣運之子為首的派係。
大澤鄉,兩名漢子振臂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勝、吳廣起義,而他們籠絡的人,主要是不服許坤身份的人族中人。
許坤什麼身份?
蒼鳶之子、天眼之婿,以及各種各樣嚇死人的名頭。
在很多人眼裡,這就是一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連人族前任時代之主天眼大人的公主,都隻能下嫁他。
都說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人族敬仰許坤之人多,可因為自身生活不如意,從而恨上了許坤的,依舊不少。
往日,這些人甚至連嘴巴上的抱怨都不敢,生怕被他們定義為“坤教徒”的人視作反賊。
而當有人牽頭之後,這股因出身不同而導致人生際遇完全不同的人,就被擰成了一股繩。
無獨有偶,報以類似想法,口號不同,但目的相同的各類美其名曰起義,實則造反的兵變發起。
有高喊“殺人者死,傷人者償創”口號的赤眉起義,領導者為樊崇。
有高喊“均平天下”,以王匡、王鳳為首的綠林起義!
有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日”,以張角、張梁、張寶為首的黃巾起義。
還有隸屬軍方以爾朱榮為首的邊關六鎮起義、以翟讓、李密為首的瓦崗寨起義、以安祿山、史思明為首的藩鎮叛亂。
高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氣透長安,滿城儘帶黃金甲”的王仙芝、黃巢起義。
方臘起義、紅巾軍起義...
大規模的起義行動,不下數十起,少則鼓動數萬人,多則鼓動數十上百萬人。
如此一看,似是許坤不得民心已久,在他接受人族這個攤子的情況下,惹得天怒人怨,竟然同時爆發出了這麼多的起義。
自然也就有著更多的兩麵派被裹挾著參與到了這樣的大規模起義行動之中。
而這些起義軍,除了對各地造成破壞之外,看其行徑,無一例外,都是朝著十二枚人皇釘所在的位置去。
名為起義,除攪動人族風雲之外,正如武媚兒所言,這些起義軍,很有可能成為那些氣運之子用以阻止許坤拔出十二枚人皇釘的祭品!
以及在各地爆發兵變的同時,許坤為孕育自己的妹妹,身染神劫詛咒,此番急著破境,實則為自保的秘密,也是不脛而走。
更是為人族上空,蒙上了一層陰影。
“想審判我?你們夠資格嗎?”
這一刻正在渡劫的許坤,宛如無情的屠夫。
下達的命令就一個字:“殺!”
亦如他如今身處的高度一樣,實在是...高處不勝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