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王……這天,要黑了呀!”
屋內,朱由檢低沉的聲音傳來。
“本王自己會點燈!”
“你叫廚房,準備些吃食,放在屋外!之後去院子口守著,誰都彆來打擾!!”
張楚張了張嘴,還想說些什麼。
但是猶豫了片刻,還是沒敢吱聲。
因為他看見,屋子裡,亮起火燭。
看火燭照耀的影子。
真的是信王,親自點燃的燭火。
而另一個身影,則俯身提筆,一直在桌案上,書寫著什麼。
房屋內。
林玨的雙眼,有些充血。
但是他依舊興致勃勃。
“現在輪到戶部。國庫虧空,戶部難辭其咎!”
“戶部有三個問題要解決。最重要的是收稅,正稅在天啟年間還可以收到兩千六百多萬石,朱元璋定的標準是兩千九百五十萬石,有差距,但沒有差很多。”
“可是之後,這個差距會越拉越大!”
“根源之一是逋賦!逋賦就是欠稅,一般的老百姓,是不可能欠稅的,沒地本來就沒稅,隻有賦役。欠的都是那些有田有產的地主,他們隻給一部分的稅,剩下的承諾以後會補繳,實際到了第二年仍然隻繳一部分,欠著的仍然欠著。”
“久而久之,就成了慣例,一百畝地,習慣成自然的隻繳納了五十畝的稅或者更少。”
“不僅欠稅,還隱田,鄉紳手裡,可能有兩百畝地,但是登記在冊的或許隻有一百畝,他們就隻繳一百畝的稅,但是一地稅收又不能缺,多餘的稅,就又到了老百姓頭上!”
“鄉紳跋扈,風氣日壞……”
“要想解決,就得派人下去……除了京卿以外,要派另個一個部門,也下到地方,戶部也行,都察院也行。我個人還是傾向戶部派員,派點重量級的,可以是司主事,甚至司郎中一級的下去。地方官、京卿、戶臣三方協力追繳,專門針對這些富戶。”
“績效直接跟升遷掛鉤!”
“還要重新製定,並逐步完善應征稅額,這包括丈量,還有土地肥瘠定驗,鄉紳的隱田都得挖出來!如果順利的話,可以多征不少錢。按我個人估測,至少至少可以多征一半!”
“土地丈量,張居正時就搞過,不過沒搞下去,因為張太師後來升天了。你要去做,也不好弄。當時就反對的厲害,你要去搞,肯定更厲害!但是不能不去做!”
“否則受苦的,活不下去的就是百姓,百姓活不下去,就會起義,就會當朝廷口中的反賊!但是如果能活下去,誰會願意當流寇!”
林玨接著又深吸一口氣,沉思了片刻後,繼續提筆勾畫。
“另一個改革,是土地調節稅,這個就是要針對鄉紳的!原來是按一畝征收九厘銀,現在每超過一百畝的部分,多征一厘銀。”
“假設一人家裡有二百三十畝地,第一個一百畝,每一畝田,征九厘銀畝,第二個一百畝,每一畝田,征十厘銀,以此類推……”
“大明朝,現如今,不是土地兼並嚴重麼,家有良田千頃……嗬,我看你怎麼千頃,收餉收死你。”
“當然,這個改革,會收到鄉紳的強烈反對,所以……需要強製執行。不都是有田有地的欠稅麼,那就強行征收他們的田地,官價拍賣,折銀變現,抵欠稅。往年不是也欠著嗎?一起強征。”
“這種辦法的好處在於,不傷民,本來沒土地的人當然不會在強征之列。而且,這很解決土地兼並問題。強征來的田地,可以官租給民!官租的租金少,也會壓低其他地主租地給民的價格,百姓自然安居。”
“這肯定也有阻力,而且極大。所以,得狠心,每個地方不砍幾顆爛地主的腦袋怕是不解決問題的,矯枉嘛,就必需過正,至少這事情必需。彆怕殺人,當皇帝怕這個怕那個,你彆玩了。有顧慮,就想想朱元璋怎麼殺人的。”
林玨半垂著眼簾,眼神中,帶起一股冷意。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