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玨抬起頭,眼神中,有殺意一閃而逝。
隨後他不再猶豫,直奔火光竄起的城門方向跑去……
一邊跑,他甚至一邊抬手,開啟係統道具,“五千年成衣鋪”,更換了衣著。
他更換的,是大明朝,三大營,京城守軍的衣著鎧甲,這套衣服,可以讓他直接參與進戰場。
不過現在,還不曉得京城保衛戰,進行到了哪一步驟,所以也不能太輕舉妄動。
……
林玨一邊往城門那邊跑,一邊在心中,分析自己現在的處境和行動目的。
明英宗朱祁鎮,這王八蛋,該殺!
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長子!
宣德十年,正式即位,即位時,年僅八歲!因為國主年少,大明當時的國事全由太皇太後張氏操持,任用“三楊內閣”主理朝政……
正統八年,皇帝十六歲,正式親政,決心勵精圖治,結果寵信王振,導致宦官專權。
正統十四年,皇帝二十二歲,決心禦駕親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草原瓦剌部!
他不顧吏部尚書王直等群臣反對,偕同,宦官王振,率京師大軍,禦駕親征。
命皇弟郕王朱祁鈺留守京師。
此次出征,下詔兩日,大軍就匆忙集結啟程,各項準備均不足,上下一片混亂。被征來的民夫混亂,軍餉與糧草數量不明,二十萬京營兒郎人都是懵的,就被帶出了京城。
出京三天後,秋雨連綿,再加上沒有軍需,二十萬兒郎,鞋沒多久就走爛了,跋涉在泥濘裡,腳上掉了一層又一層的皮……
又走了幾天,因為軍需不足,軍隊很快開始缺糧,秋雨連綿,北風蕭蕭,軍士多在這樣的天氣裡患病,倒在路邊,為了不耽誤行軍,大軍自然無法理會他們。
倒在路邊的士兵,沒多久,就變成了屍體,在泥濘中的,一具一具很快被風雨吹僵。
群臣自然知道如此行軍不行,接連進諫,但皇帝不聽!
因為前線,敗報頻傳,說瓦剌部有退軍征兆,那位皇帝,怕自己到了前線,瓦剌人已經跑光,所以他下令加急行軍……
哪怕一路伏屍蔽野,死的都是他的軍兵,他的子民!
抵達邊關後,瓦剌已經撤去。
朱祁鎮一邊說著班師,一邊仍不死心,大軍在邊關轉圈,他把二十萬人命當兒戲!
大雨還在下,連綿不絕,二十萬兒郎,卻看不到回家的路。
因為他們的帝皇,想要證明自己,他以一人之心奪萬民之心!
大軍在邊關繞圈,卻留下了滿地無人收的屍骨……
而本來撤退的瓦剌部,也窺見了,大明朝二十萬京營子弟兵的疲憊不堪!
於是瓦剌草原部,又一次從居庸關方向大舉南下。
朱祁鎮聞訊而起,當即下令,大軍掉頭,誓要與瓦剌,決一死戰!
決戰的結果,眾所周知。
明軍,在雷家站待敵決戰,瓦剌兵襲擊了親征軍斷後部隊,帝皇決定增派援軍,結果援軍遇伏,一支支部隊,接連,全軍覆沒。
成國公也好,永順伯也罷,還有其他的都督侯爺,都死在瓦剌軍的馬蹄之下。
一群疲憊不堪,身患眾疾的士兵,又能有多少戰力……
最後在土木堡,六軍潰敗。
帝皇被伏!
瓦剌軍一路南下,劍指京師。
而在土木堡之變發生一個多月後,正統十四年九月二十六日,按照《明實錄》裡記載,朝廷這天下發了一筆賞賜。此時距離“京城保衛戰”,隻有半個月了。
但這筆賞賜發放的對象,並非京師的守軍,而是從土木堡逃回來的兩千多個隨行廚役,這筆賞賜,由光祿寺撥款……說白了,這群廚役,都是為了明英宗服務的。
明英宗在軍營裡,仍然吃著不輸於紫禁城的膳食,而普通的官兵們,死於荒野……
誇赴軍中宴,走馬去如雲。尊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果擘洞庭橘,膾切天池鱗。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林玨此刻咬著牙,眼神中殺意盎然。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