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玨此刻,少見的覺得頭皮發麻。
他和嶽飛,並肩站在城牆之上。
他探頭眺望,似乎想要從城牆下,那殺意騰騰的士卒方陣中,尋找到自己熟悉的影子。
一旁的嶽飛,似乎看出了林玨的想法,他聲音幽幽的開口。
“大名府當年的舊部,還剩下兩千餘,如今都在嶽家軍,十二軍中,擔任各級軍官。”
“他們也是嶽家軍,最開始的底子。”
“他們此前,曾是大名府邊軍,有相當數量的燕趙人和原河東人。家鄉都在黃河以北,靖康那幾年,燕趙之地,被金人屠成廢墟,你知道的……他們和金人之間,有血海深仇!他們和我一樣,做夢都想殺回北方,回到自己的故鄉。”
“這些年來,也多靠著他們的支撐,嶽家軍,才發展到如今的規模。”
“哦,對了!當年,我們這批人,在開封留守司,因為宗澤大人忽然去世,和開封府邸的其他軍官,還爆發過好幾次衝突,甚至互相火並暗算;當年我們聚在一起,都說,要是你還在,肯定能想出不少陰損對方的辦法!不過,雖然和其他軍伍,有衝突,但我們也趁機,又收納了一些,和我等誌同道合,想要儘忠報國的兵卒……”
“徹底南下之後,大軍,仍不容易,好不容易在南方安頓,嶽家軍又被地方州縣誤認作過亂軍,兵糧也沒法補充。軍隊內部因為缺糧和絕望還鬨過分家,後來都是靠搞軍內比武,我和諸多軍官,武鬥,拔得頭籌,再挨個談話,互相解開心結,這才收住了軍心。”
“在收複建康之前,嶽家軍最開始,幾千人的兵馬隊伍,已是一柄千錘百煉磨礪而出的利劍。”
“隨後,再依靠戰功,不斷擴軍,招降,練兵,七年時間,在鄂州,嶽家軍,已經擴軍到十餘萬。編製十二軍!”
“十二軍,分為,前軍、右軍、中軍、左軍、後軍、踏白軍、選鋒軍、勝捷軍、破敵軍、遊奕軍、水軍……以及,由我親自統領的背嵬軍!”
“而如今,背嵬軍的大半兵力,就在你眼前……郾城駐軍,就是背嵬軍為主力,以及部分遊奕軍和踏白軍組成,共計一萬三千人!”
“郾城之戰,我們,就要靠著這一萬三千兵卒,和金兀術的一萬五千騎!一決雌雄啦。”
這一刻,狂風呼嘯。
大軍之中,戰旗忽然獵獵作響。
林玨不自覺的咽了一口唾沫。
對了,差一點忘記了!
史書裡記錄過的,郾城,駐紮的嶽家軍主力,就是背嵬軍!
林玨微微眯眼。
““背嵬”一詞我記得,是西夏的音詞,史籍上寫成“背峞”。“峞”有酒瓶之意,大將的酒瓶必然是由親信士卒背負,因此,背嵬軍便引申為大將的親軍。”
嶽飛再次點頭。
“確實如此;嶽家軍的背嵬士卒選拔,是嶽家軍諸軍中,最嚴苛的;嶽家軍中,時常會進行軍士技能比武,有專人,會將勝出的士卒登記在冊。”
“一旦旗頭和押隊一類的低級軍官陣亡,則迅速以這些優秀士兵補充進去。這些被登記了的勇卒之間也會經過多次選拔並決出優勝者來,一旦各級將官有傷亡需要補缺,則再從這些優勝者中進行選拔。這些人都有可能進入背嵬軍。”
“但凡進入背嵬軍編製的士卒便享受到與嶽家軍各級統製相同的尊重,犒賞也異常豐厚。因此,嶽家軍中,背嵬軍最具戰力,這一次北伐,一旦有戰事陷入膠著之時,必定先投入背嵬軍打開局麵,每仗必勝。在戰事最激烈的時候,背嵬軍則或用於突擊,或用於赴死。”
“就像當年,你和那一百八十殘兵老卒所做的事一樣!”
“除此之外,背嵬軍中,還編有八千人的一支精銳騎兵!大宋如今,戰馬緊張,大宋,各支駐屯大軍,並不能組建有效的騎兵部隊與北方敵人做野戰拚殺。”
“不過所幸,當年嶽家軍在剿滅曹成時得到過廣南西路經略安撫司,戰馬的支持,還有靠著之前,大戰擄掠,這才收繳到了足夠的戰馬!靠著這些戰馬,嶽家軍,有了大宋,第一支真正意義上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