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項協議都是由歐盟發達國家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簽署的協定和安排,要在本世紀將氣溫升高控製在2度內,碳中和概念便由此提出,同時出現的還有碳達峰的概念。
所謂的碳中和就是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或者溫室氣體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等方式,形成零排放。
碳達峰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之後不再增加,最後形成負增長,讓二氧化碳含量回到工業發展之前,這樣地球環境就得到了保護。
他們計算出全球每年的排放二氧化碳的含量為400億噸左右,便按照這個基礎給各個國家分配了碳排放指標。
但這個世界發展是不平衡的,發達國家早就完成了工業化,爬到了科技巔峰,二氧化碳排放的少,指標用不完。
而且他們將汙染嚴重的企業都搬到了東南亞、拉美、非洲等欠發達的國家。
這些國家還未完成工業化,工業就會消耗煤、石油,從而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但碳排放指標不夠,那就隻能花錢從發達國家購買。
這樣就讓碳排放指標形成了流動,從而成為了發達國家收割和壓製發展中國家的鐮刀。
這就扼殺了不發達國家的工業化之路,永遠無法崛起,從而形成階層固化。
所以,未來誰先實現碳中和,就意味著它獲得了收割欠發達國家的鐮刀。
“可以這麼說,碳中和不僅僅是為了解決環境問題,完成我們的科技升級,更是舊能源與新能源的博弈,是結束石油元收割的利刃。”
周正峰對碳中和做了最後的總結。
陳諾恍然大悟,他從未想過這麼深的問題,這些國策背後的秘密估計除了決策層和執行層的少數人外,夏國就沒有幾個知道周正峰提出哪些問題的最根本的含義吧!
歐盟的發達國家太特麼的壞了,打著保護環境的旗號另搞了一套體係來壓製其他國家的發展。
你不加入就是違逆時代潮流,加入了就掉入了坑中。
“國家每年要從發達國家購買碳排放指標的花費近1萬億,其餘開支更是高達1.5萬億,總計占gdp的1.8。”
“而汽車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國的10以上,所以,你昨晚問國外是不是在電池和智能駕駛技術上是不是有突破時,我們才會有那麼大的反應。”
“他們若是在這些技術上卡住我們,我們就沒辦法在2030完成碳達峰,在60年完成碳中和的目標,那麼我們花費在碳排放上的錢會更多。”
國家的政策是光伏新能源發電,特高壓傳輸,新能源電動車消耗電力,形成完成產業鏈。
若是電池技術不突破,人民一直聚焦在裡程和安全問題上,就不會購買電動車轉而買燃油車,繼而排放二氧化碳,然後國家繼續買碳指標,形成惡性循環。
彆看現在ts在國內建工廠、國內電池發展也不錯,但很多技術是國外授權,他們既然敢卡芯片技術,就會卡電池技術,隻是現在先收割一波。
等國內有苗頭了,直接禁授權,那我們隻能老老實實的從發達國家手上用真金白銀買碳排放指標,老老實實的為他們打工了。
“所以,您找我的目的是?”
“就是想知道你是不是聽到了什麼風聲,若是有,你要告訴我們,我們好做應對。”
“行,我會注意的,有消息我告訴您!”
聊了一會後,周正峰離去。
陳諾眼中寒芒閃爍,帝國主義真是亡我之心不死。
如果是這個樣子,bes和das技術得儘快放出去,鋰硫電池也得放出去了,否則真可能會出大事了。
思索了一會後,陳諾站了起來準備去給洛青詩寫儀器清單時,突然發現坐在坐在一邊的沈南。
“沈總,您怎麼還在?等著吃晚飯?”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