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麼?這麼簡陋?”
“該不會是鋰硫電池的樣品吧!”
“答對了!這就是我從未來科技實驗室帶回來的樣品!”
周正峰的話剛說完,葉建國刷的一下站了起來,趴在了樣品旁,來回打量著。
看了幾秒後,葉建國突然拿起樣品就朝著外麵走去,周正峰一把拉住了他:“你先彆急著去研究,先看看這個報告。”
周正峰又拿出一份文件遞了過去。
【鋰硫電池的製備工藝及估算參數報告】
半個小時後,葉建國看完後忍不住道:“老周,看完這個報告,我似乎相信這就是鋰硫電池的樣品了,鋰硫電池是誰做出來的?”
“陳諾!”
“陳諾?不會是華清的那個小子吧?”
“除了他還有誰,換做其他人提鋰硫電池項目我早就批他一頓了。”
“哎,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這小子真的太妖孽了!”
葉建國感慨了一句後,突然道:“老周,既然陳諾已經搞定了整個製造工藝,那你找我做什麼?”
“鋰硫電池的能量密度是2600,可陳諾隻做出了1800,我是請你們中科院在論文出來後仔細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提升能量密度,改良工藝等等!
其次是找你給簽個字,我得拿著這去注冊,否則專利局那邊不好說呀!第三,陳諾的論文肯定是發布在《原點》,到時候你就做學術編輯吧!”
“行!”
葉建國大筆一揮在報告上簽了字。
周正峰去了京都專利,親自找專利局的局長
看到葉建國的簽字後,趙局長二話沒說,親自注冊起來。
兩位部級領導還不至於拿個假的文件來騙他。
隻是半個小時,國內專利證書就下來,國際專利還是走流程中。
三日後,陳諾拿到了眾位教授測試出來的準確數據。
陳諾根據數據又修改了論文中的實驗數據,給葉建國和褚老打了電話後,便開始上傳了第一篇論文。
【論多孔碳納米球材料的製備工藝】
這是鋰硫電池的基礎,提高正極活性的必要材料。
時刻關注著《原點》期刊的國內科研工作者第一時間看到了這篇論文一臉的懵逼,孤零零的一個材料沒有任何的關聯性,怎麼看都像是灌水。
反倒是葉建國看完論文後,恍然大悟,鋰硫電池的正極活性中的硫碳結合的碳原來是這個多孔碳納米球。
直接點擊通過審核。
從上傳到審核一共就一個多小時,堪稱史上最快的審核。
可這個審核的速度讓關注《原點》的網友不樂意了,就算是你創辦的期刊,也不能這麼明目張膽的水論文吧!
公道何在?權威性何在?
這不是給等著看《原點》期刊的世界其它期刊送人頭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