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陳諾想的是,如果諾獎組委會真的給了他獎項,組委會會不會來國內給他頒獎?
因為他根本不能出國,也不會出國。
陳諾有可能獲得諾獎的消息持續發酵著,每天都有人去諾獎組委會的逛網溜達一圈,看看有沒有通知。
持續了一個禮拜後,到了10月中旬,諾獎組委會終於正式公布了2023年的獲獎信息。
陳諾的名字赫然在列,這讓所有國人興奮。
最讓他們興奮的是陳諾獲得不止一個,和網友們的猜測有些偏差,隻是獲得了化學、生物學獎兩個。
給出的獲獎理由也是c3材料和腦波交互,並且解釋了為什麼沒有獲得物理獎,因為可控核聚變沒有被證實,其他兩個已經商業化了。
“牛逼呀,竟然真的獲得諾貝爾獎了!”
“樓上的,你啥意思,你是覺得陳教授的貢獻不配獲得諾貝爾獎嗎?頒給陳教授是這個獎項的榮幸!”
“諾貝爾獎是學術界最高獎項這沒錯,但陳教授獲得這個獎項將是諾獎曆史上最偉大的存在。”
“牛逼,陳教授成為曆史上第五個二次獲得諾獎的人,而且含金量遠超其他四人。”
“既然說到這裡,有沒有人說說到底為啥沒數學獎?”
“在這裡給大家科普一下,是因為時代的局限性,現在的數學家們推測諾貝爾在工作中‘隻需要材料、果斷和直覺,他所掌握的數學知識甚至不一定超過四則運算和比例率’,這你就知道為啥了吧!”
“我艸,照你這麼說,我特麼的掌握的數學知識已經遠遠超過他了?我也有成為偉大發明家的潛力?”
諾獎官方的通知讓國內網友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但隨之而來的煩惱是以陳諾的性格和身份,不大可能出國領獎,那這獎項怎麼辦?
沒有給鬱悶,給了又更頭疼,網友們也算是操碎了心。
但沒過多久,諾獎組委會一份新的通知。
大致意思是諾獎組委會發布考慮到部分科學工作者的身份問題以及時間的問題,今年的頒獎典禮將在虛擬現實中進行,獎牌直接快遞,獎金會直接打到個人賬戶。
這一份通知讓所有網友決鬥直呼真特麼的會玩。
不僅解決了有些人不來領獎的問題,也保留了組委會的麵子。
很多人都在猜測,這個決定的最大因素應該就是陳諾了,畢竟這位大佬可是放過豪言不出國的。
這一刻,所有人都在同情沃爾夫獎,要是虛擬現實早點像現在這麼普及,他們就不用那麼上趕著單獨來國內為陳諾頒獎了。
陳諾獲得諾獎,華清比陳諾都要開心,校內披紅掛綠,到處都掛著橫幅,慶祝陳諾獲得諾獎。
每一位華清的學生都異常的開心,這是實力的象征。
陳諾是華清第一位獲得諾獎的教授。
國內的媒體也都是爭相報道著,什麼曆史第五人、國內第一人等等,怎麼博人眼球就怎麼來。
所有人都在期盼這12月中旬的頒獎典禮、見證曆史的時候。
國內又一則消息直接將諾獎的話題給壓了下去。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