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的。”
樊希倫院士笑了一下:“周部長,我隻是說攜帶的量子用完了就沒用了,不是說整台設備沒用了。”
說到這裡,樊希倫院士又操作了一下全息影像,調出了一個跟試管一樣的器件:“這個東西就是保存量子的,設備中可以放200個左右,用完了再補充了,跟加油一樣,現在有鸞鳥去一趟也就46個小時,方便!”
周正峰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什麼。
雖然看起來比較雞肋,但總歸是一項突破。
現在的通信從從火星到地球,完成一次信息傳輸,最長需要43分鐘,最短需要5分鐘,與傳統相比,量子通信已經具備極大的優勢了。
技術的發展就是這個樣子的,一步一步的突破,0到1是很難的,但1到100就簡單多了。
果然,還不待他思索完,樊院士的聲音再次響起。
“周部長,我們目前也在研發遠距離的量子克隆技術,一旦技術突破,我們就能將地球上的量子的信息傳遞到星空中的設備中,然後由設備遠距離克隆量子,利用滾動機製完成實時通信。”
“所謂的滾動機製,例如一次性傳遞100個量子的自身信息,遠距離克隆100個,用掉90個,始終保持10量子用以接受地球的量子自身的信息然後複製,連綿不絕。”
周正峰聽完後看了看陳諾,沉聲道:“樊院士,您預計年前能完成研發嗎?”
聲音中帶著一絲的迫切。
樊希倫有些詫異,雖然不知道周正峰為什麼會這麼急切,但還是迅速道:“這幾天我們完成了理論上的驗證,年前完成問題不大。”
周正峰臉色一喜:“樊院士,有什麼需求直接找我,請務必在年完成研發。”
陳諾心中一暖,他知道周正峰這麼迫切就是為了自己的遠行。
他以前想遠行是為了給洛青詩一個驚喜,帶她去星空看看。
但最近的幾次與係統的遭遇,讓他想去弄清楚係統到底是怎麼回事,還有在接受能量護盾技術時看到的畫麵到底是什麼情況?
雖然他不是聖人,也許那畫麵中的事情可能在自己死後才發生,但既然獲得了係統,這件事情就不能無動於衷。
收回思緒後,陳諾看向樊希倫院士:“樊老,講講試驗的思路吧!”
樊希論再次操作全息影像:“我們計劃是將設備安裝在鸞鳥上,試驗分為三次,第一次是在月球上,然後依次在八大行星區間測試,最後將設備固定在火星上。”
“在八大行星間測試的主要目的,看看八大行星中的各種極端環境會不會對量子信息的傳遞產生影響,畢竟現階段的量子特性都是我們理論的推測。”
量子隱形傳輸的特性需要足夠遠的距離,現在的通信是電磁波,速度等同於光速,一秒鐘繞地球7圈半,根本無法測出量子糾纏不限距離傳輸的特性。
而且這玩意的測試還沒辦法在虛擬現實中完成,隻能在現實完成,也還好現在有鸞鳥,否則測試都完成不成。
陳諾點了點頭,算算時間,第四座鸞鳥也就是半個多月後完工。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