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天方夜譚的感覺。
一千條?
鄭曉麗為雅虎app成立的市場團隊,每天要投放出不同樣式的一千條推薦廣告……彆人一年才能做一條,你一天就能做一千條?
這怎麼可能?
鄭曉麗不是什麼美女,可此時她挽著耳邊的頭發,展現出的自信風采,還真是有幾分由成功帶來的魅力,微笑著說:“最多的一天,我們向市場中投放了2700多條不同樣式不同種類的廣告。”
周不器都有些恍惚了,怔怔地說:“就算中美之間有效率之間的工作差距,也不會這麼這麼誇張吧?”
鄭曉麗道:“效率上的差距是一方麵,更多的是思維理念上的不同。你不是指點我們的嘛,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定要抓住碎片時間和碎片流量。”
“嗯。”
“可是,那些大公司都傲嬌的很,都看不上那些碎片流量呢,包括紫微星國際的那些高管、中層和員工們,都缺乏這樣的認識。在這方麵,還是國內的團隊更有戰鬥力,對你的理論更加的堅定不移。所以這個市場團隊,隻能產生在國內。柳晴跟我配合得很好,國際部那邊的雅虎廣告投放部門的工作,讓人興奮。”
“美國嘛,他們的教育背景就是質疑一切權威。”
周不器早就對此看淡了,也習慣了。
做移動互聯網產品,要抓住用戶的碎片時間,要利用好互聯網的碎片流量,這的確是在紫微星轉型做移動互聯網時候,周大老板提出來的一個重要的理論。
他一度還想出書呢。
後來賀陽、郭鵬飛、韓樂水、孟厚坤他們認為這樣的理論太超前太巧妙,應該作為紫微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裡競爭的核武器存在。
不能向外麵分享。
要是想出書,等過幾年了,其他公司都學得差不多了再出書。現在就出書,不是被全世界都學走了?
“碎片理論”在紫微星很受重視。
這是常態了。
周大老板在紫微星有絕對的權威,擁有每一位員工的全部信任,大家對他都深信不疑,其中就包括從國內走出來的鄭曉麗。
相比較之下,紫微星國際就差點了。
這些矽穀的頂尖人才,都有點自傲自負,充滿了質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對不懂技術的周大老板的一些論調,並不十分看好。
鄭曉麗深以為然,頷首道:“所以還是國內的團隊最可靠,雅虎app能做起來有今天的成績,要是論功行賞,國內團隊……包括從國內派過來出差的團隊,他們的功勞至少70。”
“先彆急著論功行賞,還早著呢。”周不器擺了擺手,他隻知道碎片流量很重要,對鄭曉麗的具體應用方式,還是很感興趣,“你具體是怎麼做的?”
鄭曉麗笑道:“要充分利用自媒體,我定了一個標準,所有個人粉絲數超過5000的賬號,不管是tu,還是fickr、tubr、yikyak、穀歌+一些相對邊緣的平台,全部都包括在內,要全拿下。”
周不器很驚訝地說:“每一個平台上所有粉絲數超過5000的博主,都去聯係?”
鄭曉麗道:“對,都聯係,一個也不能放過!價格也不需要太多,5000粉絲的博主,影響力很弱,根本不可能有商家會看上他們。我們去聯係,給他出50美元,他就會高高興興地拿出最好的狀態來為雅虎app做宣傳。有的效果好,可以繼續合作;有的效果不好,合作一次就不再合作了。那些粉絲數百萬的大v,廣告費用都太昂貴了,而且積極性不夠。我有數據模型,計算過。把廣告費投給頂級大v,轉化效果比不上那些碎片化的小博主。”
這是肯定的。
那些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大v,有太多商家盯上他們了,他們發布的廣告太多了。一旦廣告發多了,粉絲們就麻木了,就習慣了,廣告的營銷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而且大v們都很驕傲,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對商家都有點愛答不理,不會積極配合。
可是那些小博主就不同了。
好不容易接到了一個商業合作的廣告,可能會興奮好幾天,會拿出最佳的狀態、會配合著商家用最好的策略去做營銷,來爭取未來繼續合作的機會。
同樣的流量規模、同樣的廣告支出裡,在一個大v身上投1個廣告,說不定可以在1000個不同的小博主身上砸3000個不同的廣告了。
這鋪天蓋地的廣告砸下來,就會有更轟動的營銷效果。
當然,這也有弊端。
就是“數量”。
跟大v合作,隻需要找一兩個最頂級的大v就行了,跟他們做好溝通,任務就算完成了,工作很簡單、很輕鬆。
碎片式的小博主,這可就難了,需要聯係幾千個幾萬個博主,跟他們一一溝通、一一對接……這得是多大的工作量?
這得有一個幾百人的廣告投放團隊才行!
矽穀的那些大公司,根本就不可能有這麼龐大的投手團隊。紫微星國際可以做到,因為鄭曉麗從國內而來,她背後可以有紫微星的魔都國際部來幫忙。
周大老板為紫微星和紫微星國際打造出來的協同性的組織結構,就發揮出了優勢。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