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說,甚至都顯現不出聯想的地位。
聯想所影響的遠遠不止是it界,而是整個國內的商業圈。尤其當下這個時間段,聯想電腦暢銷全球,讓全世界人民都見識到了,原來中國製造不僅可以生產鞋帽襪子這些低端產品,還可以生產高端產品,這就可以讓全世界的電子產品公司打消對華組裝技術的疑慮之心,紛紛來華設廠,創造成百上千萬個就業機會。
包括索尼、三星、惠普、戴爾等公司,都把生產線向華夏轉移,甚至連對華一向很漠視的喬布斯,都在把iphone的組裝環節放在華夏市場。
如果僅僅這樣,還是無法體現柳傳奇商業教父的地位。
他帶領的“泰山會”,是國內商圈的中流砥柱。
他提出的三步走管理哲學——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深深的影響了改革開放之後的一大批企業家們。
尤其是it圈,劉強棟、周紅衣、李國清、雷俊,bat的二馬一李……等等,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巨頭企業,身上都烙印著聯想和柳老總的影子。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阿裡的馬老板了。
馬老板既是泰山會的核心成員,也是柳老總的跟班小弟、學徒,把“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這套管理哲學發揚光大,形成了獨有的阿裡文化。
很多人做生意,似乎都是先有事,然後設定戰略,接下來才是找幫手。
這是矽穀、華爾街那邊的企業哲學。即先有資本,然後為這筆資本做一個戰略,再找人辦起企業。
可柳老總的管理哲學不同,他認為成功的企業不能像公式一樣的推導出來,也絕不是有了投資,有了好的戰略,就必然能夠找到合適的人來實現這個戰略。
所以在他看來,公司的核心是人。
在一切的一切開始之前,要先有一批誌同道合、有著共同理想的人。然後,才能基於這批人自身的特點定出最能發揮他們長處的戰略。
馬老板提出的“用人做事,而不是做事用人”,就是這一管理哲學的延伸。
可以說是大獲成功。
他也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說過,國內有柳老總、有聯想,是中國企業界的財富,他不亞於世界上任意一個了不起的企業家、任何一個企業界的教父。
一個人的成功不算難,可用自己的管理哲學,影響到一個國家的企業經營理念,影響到了千千萬萬家公司,這才是企業教父。就比如美國的傑克·韋爾奇,日本的稻盛和夫。從這一點上來說,柳傳奇不比他倆差多少。
包括周不器也深受影響。
同樣是大學生創業,美國的紮克伯格,是自己先做出來了一個小網站,找來了天使投資,然後才四處招兵買馬。
這是典型的美式哲學。
凡是這麼做的,在國內都鮮有成功。
國內成功的互聯網企業,都是先找人,再做事。阿裡找到了十八羅漢,企鵝找到了五虎上將,京東也是先做線下,聚集了一批兄弟們後再做線上平台。奇虎360就更不必說了,是直接從雅虎中國拉出來的團隊。
周不器也是如此。
他先通過賣ip卡,聚集起來了一批敢於逃課、敢於冒險,有夢想、有追求的大學生,然後根據不同人的不同類型,安排了不同的的小事業,整合成了今天的紫微星。
當然,周不器也有不同之處。
他有重生的經驗,也吸取了華為任老總的企業思路——掌握核心技術。
柳老總“以人為本”的管理思路固然是華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企業的偉大構思。可“貿工技”的戰略思路還是帶偏了不少企業,對核心技術缺乏重視。
連阿裡巴巴都一度跑偏。
等到了2008年左右,華為“技工貿”的企業思路的後勁開始體現,旗下的各種產品遠銷全球,有了反超聯想成為國內第一大民族企業的趨勢。這才引發了不小的業內震動,大家開始意識到了核心技術的重要性。
退居二線的柳老總再度出山執掌聯想,阿裡巴巴也迅速的調整了路線,追求核心技術,開始研發阿裡雲……
周不器有重生的優勢,當然要取長補短。
取華為之長,補聯想之短;
學柳老總之管理思路,用任老總之戰略哲學。
有玄冥二老護體,周不器自信可以少走一些彎路,走的更穩、做的更強。
眼下,他要招聘一個首席人力官,是麵向管理的,是著重人才培養的。最好的當然是聯想模式,不僅國內企業管理的極好,把國際化的企業管理也做到了極致。
這些年走出國門的企業其實不少,可無疑都铩羽而歸。
主要是各個國家的文化不同,企業管理的思路不同,很難融合。但聯想做到了,對ib個人電腦事業部的並購,整合的非常順利。
這也就是周不器在聽到王浩陽報出這第三個名字時的詫異了。
柳老總的副手?
聯想的高級副總裁,主管人力資源的高管要離職了?
這可是在聯想內部,實現柳老總的企業管理、人才培養的得力幫手。應該是這個世界上除了柳老總之外,聯想企業哲學的最佳代言人了。
這樣的人要跳槽,能不引起瘋搶嗎?
“你說真的?”周不器又確認了一遍。
“真的!”
王浩陽重重的點頭。
周不器深吸了一口氣,“知道他為什麼離職嗎?”
“目前還不清楚,不過……”王浩陽搖了搖頭,有一種寶貝從指間溜走的遺憾,“據我所知,已經有不下20家公司開出offer了,都是大公司!”
“馬上聯係!”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