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們能拿出足夠多的錢來投電影這種長周期的項目,對好萊塢電影來說,發行周期通常在57年。
可是,明年就是次貸危機了!
次貸危機影響最大的兩個行業,就是銀行和私募資金!
全球貨幣緊縮,銀行的第一目的是活下去,有些銀行資金回籠不及時,就直接破產或者被並購了。
私募資金也是,要承受著巨大的贖回壓力。
可電影是個長線投資,時間越長賺的越多。短時間內沒法退出,就隻能低價傾銷,找人接盤……可想而知,到了明年,這些拚盤投資中的電影股份,絕大部分都要麵臨出售。
可上百億美元的拚盤池子,誰也吃不下。
最後隻能是打斷腿。
大部分的電影夭折,少部分優質的電影股份,被有錢人超低價收入囊中。
這就是婕妤傳媒的機會啊!
華易名頭很大。
有資格跟好萊塢電影公司簽一份大合同。
婕妤傳媒沒這個資曆,但隻要有錢就行了。到了明年,好萊塢的電影就可以挑挑揀揀地隨意選了。
到時候,有了電影股權,適當的在電影裡安排幾個婕妤傳媒的藝人,客串個小角色……放在國內,就是國際影星了,咖位猛漲!
托馬斯見他沉吟不語,就進一步的解釋:“最近,環球又發起了一個拚盤投資項目,願意拿出40部電影75的股權,吸入10億美元。現在有不少私募基金都在搶著進場呢。嗯,你知道的,次貸危機挺厲害的,全世界都在大放水。這麼多的熱錢流入市場,資本機構都在瘋狂地尋找投資項目。好萊塢的拚盤電影是不可多得的投資產品。”
周不器好笑的看著他,“你想跟環球合作?”
托馬斯笑了笑,“如果周先生有意,我可以幫你牽頭。”
周不器不動聲色,問道:“這個電影股權,不是電影版權吧?”
托馬斯神色有些尷尬,“對的,不是版權。版權要屬於電影公司。股權,更多地是意味著分紅權。如果電影上映後成功了,可以和電影公司商量,提前買斷後續的分紅,直接拿到一大筆回報。”
隻有分紅權,沒有版權……
這大概也是好萊塢巨頭們會熱衷於這種投資模式的原因,投資的風險由風投機構承擔。資本賺的是錢,電影公司賺的是版權。
有了版權,就可以細水長流。
可是婕妤傳媒搞電影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品牌。
沒有版權,就沒有話語權。
這意義就不大了。
周不器問道:“托馬斯,傳奇影業和華納的合作模式呢?你手裡沒有電影版權?”
托馬斯猶豫了一下,說道:“有。”
“嗯?”
“如果是資本機構跟好萊塢巨頭合作,版權當然全部屬於電影公司。傳奇影業是電影公司,所以也會有一些版權。”
“那資本方有什麼理由不以電影公司的名義參與拚盤投資?”
托馬斯道:“如果是以電影公司的名義做拚盤投資,股權不能超過50。股權就是版權嘛,版權大頭肯定在六大巨頭手裡,他們必須要有電影話語權。可如果以資本機構的名義投資,不涉及版權,資本機構的持股份額就可以超過50了。股權多了,賺的就多。比如環球這次發起的項目,表示要讓出75的股權,這種合作模式,合作方就隻能是資本機構,而不是電影公司。”
周不器點了點頭,這下明白了。
再看一遍這份材料,就更加明顯了。
05年9月,瑞士波士頓銀行出資3.7億美元,先是成立了一家名為王國影業的電影公司,然後通過電影公司拚盤投資迪士尼的32部電影,占股40。
就意味著他們可以拿到40的電影版權。
沒有拍板權,卻有具體的參與權、運作權。
06年1月,相對論資本成立希爾路1期基金,向索尼影視投資4億美元參與11部電影的製作,占股40。就隻有分紅權,沒有版權,不能具體參與。
看樣子,等明年次貸危機的時候,婕妤傳媒應該有選擇的挑選拚盤機製下的電影股份。
選那些有版權的項目。
沒版權,就沒有參與權,怎麼安排自己人?怎麼利用好萊塢電影的影響力,在國內打造婕妤傳媒的品牌?
“圖爾先生,這份材料我可以帶走嗎?”
“當然!”
“有更詳細的材料嗎?比如……參與這些拚盤項目的電影列表。”
“沒問題。”
托馬斯的態度非常好,非常客氣。他能夠感受到這位周先生對電影和好萊塢充滿了興趣,這就是潛在投資人啊!
必須要搞好關係,拉攏好!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