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想證明自己更優秀。
比如誰打遊戲更厲害?兩人就幾天幾夜的在宿舍裡打遊戲,誰也不出門。比如誰的數學能力更厲害?吵鬨聲被隔壁同學給舉報了。
最誇張的一件事,兩人為了證明自己是更聰明的那個,毅然決然地跨專業選修了難度極高的研究生課程——宏觀經濟學。
這還不算。
為了證明自己厲害,兩人挑好了課程之後,誰都不去上課。不僅不上課,一學期下來,誰都不許學習與宏觀經濟相關的內容。
到了期末,快考試了。
兩人才約定好,同時發力。
幾天幾夜不睡覺,拚命的學習宏觀經濟學。期末考試時,滿分是100分,比爾·蓋茨得了99分,鮑爾默得了97分。
這個成績讓為研究生講課的老教授很震驚,細查之後,才發現這倆人一堂課也沒上過,一個是大一,一個是大二。
再一細查,發現這倆人彆的課也不上,天天逃課。
而這倆人門門課都是a。
“花最少的時間來獲得最高成績,是我們當時的拖延遊戲。”
說到這件事時,比爾·蓋茨掩飾不住得意。
鮑爾默則一臉的憤憤不平,表示自己當時發揮不佳,這才導致分數低了2分。
周不器聽了這個故事,有點麻了。
他當初組建十校創業聯盟時,采用了交叉混合的選材方式,考察了能力、韌性、眼界、包容性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儘可能地挑選出那些不以學業為重、不怎麼上課卻也能夠有出色成績的“天才”。
結果證明,他的選擇比較成功,絕大部分人都能獨當一麵。現在成就比較低的,也就是薛寶珊、陳東和孟厚坤了。
&n5。
可這一比較,差距就出來了。
這比爾·蓋茨和史蒂夫·鮑爾默,真是兩個大奇葩!
不說彆的,跨專業、跳級的去選修經濟學的研究生課程,還不準上課、不準學習……這神奇的腦回路,一般人真是想都想不出來。
周不器覺得要是能早點知道這個故事,自己當年也用類似的方法來選材,說不定能組建起更出色的創業團隊。
國內不缺乏天才。
缺的是把這種與世俗格格不入的天才篩選出來的機製。
再一看身邊的苗人鳳和魯肅。
就發現這倆來自阿裡的頂尖工程師,神色都有點自卑,有一種望塵莫及的感覺。
周不器就很驚訝。
果然是馬老師啊!
比爾·蓋茨的語速這麼快,他倆竟然能聽懂?
沒一會兒,去了大會議室喝咖啡。
沒人落座。
大家都是站著,相互寒暄,互遞名片,周不器也收到了十幾張名片,其中有一位女士叫彌娜·特洛特,是博客業知名公司六度空間的創始人。
&novabe_type。
周不器還真知道這產品。
其實就是博客的開放平台,算是全球這個方向最早的開放平台業務了,也是做的最好的,收入頗豐。
非常貴!
25個用戶,售價599.95美元。
太黑了。
這種定價也就是在發達國家,做一些企業級市場還行。在發展中國家推廣個人業務,根本不可能。
比如有1000萬用戶的新浪博客,如果要用這套產品,要花2.4億美元!
把新浪博客賣了也付不起。
花5000萬華夏幣從朋友網買來開放平台,即插即用,多香啊?
不過,彌娜·特洛特女士的另外一番話,引起了周不器的重視。
日本的博客業非常發達。
博客數量,比中美還多。在博客業已經逐漸被sns取代的大環境下,隻有日本市場,博客業還遙遙領先sns網站。
而日本的博客網站,很大部分都是六度空間的用戶。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周不器結合著唐斌辰給出的日本社會風氣的反饋,好似一下就融會貫通了。
中美和歐洲市場,sns都在取代博客,成為新的互聯網潮流。
可是日本沒有。
博客的形式,依舊被日本網民所喜愛。
為什麼?
因為日本比較特殊的本土文化,老百姓比較內斂,不喜歡表達;喜歡默默的旁觀,不希望成為受到關注的那個。
都希望隱藏自己,怕給彆人造成麻煩。
像朋友網這樣的sns網站,模式是用戶發內容,給朋友看。每一個人都是參與者,也是旁觀者。
萬一自己發的內容,給彆人造成了困擾,怎麼辦?
博客就不一樣了,不用把自己的隱私分享,隻要關注一些知名的博客,去看他們分享出來的內容就行了。
其實就是一個“旁觀者”的產品定位。
即便是充當“參與者”,也要把參與感降到最低,即隱匿身份,不被打擾,也不打擾彆人。
這一下,周不器就對yikyak的產品定位有了比較清晰的認知了。
跟微博還真不太一樣。
要讓充當旁觀者的用戶更多地去關注彆人,關注明星和社會名人。自身的信息需要隱匿,不要被人察覺到。
就像看片。
偷偷的在家裡看,卻不能被外人知道。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