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跟艾回合作,把yikyak打造成飯圈流量中心的計劃失敗。
第二步,製作《好聲音》。
這就更不可能了。
艾回這種級彆的巨頭,還需要通過選秀來提拔音樂人嗎?直接找星探,去線下的ivahouse選就行了。還可以去一些二三線的音樂公司去挖牆角,以艾回的影響力很容易就能挖過來。
周不器就很無語。
果然啊,一群沒見過世麵的老頑固!
這是把《好聲音》定位為選秀類的音樂節目了。
徐百卉解釋道:“《好聲音》不是常規意義上的選秀類音樂節目,而是以音樂為切入點的趣味性的綜藝節目。”
這幾個日本佬都一臉懵逼。
艾回集團副社長、艾回音樂副董事長千葉龍似乎很感興趣,“怎麼贏利?”
徐百卉見魚上鉤,就很心喜,“《好聲音》的盈利點不是賣唱片……當然,賣唱片也是一種方式,但不是最主要的方式。我這裡有一份材料,幾位先生可以過目。”
把翻譯好的材料遞給了會議秘書,徐百卉接著說:“《好聲音》在我們國家,僅僅是第一季,就創造了收視奇跡。前三期的收視率分彆為1.5、2.8、3.093。總決賽的收視率超過5.8。”
千葉龍皺起眉頭,“投資5000萬,總共收獲了2.9億元的廣告費……你是說靠廣告費賺錢嗎?這也太少了,能收回成本嗎?”
“千葉先生,2.9億華夏幣,相當於40億日元……”
“太少了吧?”
千葉龍很困惑,在場的每一個日本人都很困惑。
徐百卉暗暗自責,覺得自己對日本市場還是缺乏足夠了解,對方這種冷漠的態度,很大原因是雙方的不熟悉。
徐百卉輕聲道:“《好聲音》是一種新的合作模式,按照收視率的比例,跟電視台進行廣告費的分成。”
千葉龍道:“日本的電視模式,是電視台製作或者采購電視節目,在電視台中播放。”
好吧!
又一道難題出現了。
電視台那關也很難衝破。
慶幸的是千葉龍先生話鋒一轉,“不過,分紅的模式也不是不可以,如果艾回來運作,還是可以說服電視台的。問題是,你們這節目收入實在太低了。我們的朝日電視台,每年的廣告費要超過2000億日元。投入這麼大的心血和精力,才能賺這麼點廣告費,不值當。”
徐百卉心中大罵,你怕不是個傻子!
不同的國家,數據能放在一起對比嗎?腦子都鏽住了,真以為日本是全世界呢,我給你看的數據,就是個參照標準而已。
放在日本市場,《好聲音》的廣告收入是不夠多,那是因為整個日本的媒體廣告市場太大,是國內的56倍。
而且,國內是幾百個電視台,日本主要是五大電視台,廣告的集中度極高。
不同的國情,不能橫向比較。
材料上都寫清楚了,電視台的廣告分紅隻是《好聲音》很小的一部分,更大頭的收入是節目內的讚助費和軟廣告。
隨著《好聲音》第一季的熱播,第二季的廣告都賣飛了。第一季的總讚助商是緣味奶茶,結果第二季緣味奶茶出資1.2億的讚助費,竟然沒搶到主冠名權!
加多寶直接開價2億元!
緣味奶茶雖然銷量不錯,是奶茶業龍頭,可是跟加多寶旗下的王老吉相比,就差得遠了。王老吉那可是能夠跟可口可樂正麵硬扛的國民級飲品,銷售額是緣味奶茶的幾十倍。
按照婕妤傳媒方麵的估算,《好聲音》第二季的軟硬廣告總收入,很可能會達到7億8億元。
這可比辛辛苦苦製作唱片賣專輯容易多了。
日本的廣告業務又這麼發達,這麼成熟。
你們這群笨蛋,怎麼就不懂呢?
徐百卉氣壞了。
覺得這夥老家夥腦袋都生鏽了,死氣沉沉,毫無商業上的創造性。對新鮮的商業模式更是一種警惕敵視的態度。
周不器也看出了徐百卉的窘態,知道她的功課做得不夠多。
現在見麵了搭上了關係,就好說了。
以後慢慢談,把《好聲音》的模式、理念解釋清楚,未必不能合作。
這次也就這樣了,回頭要分彆跟鬆浦勝人和千葉龍談,逐個擊破。
分開的時候,千葉龍笑著說:“周先生,艾回可以要求旗下的藝人都去yikyak上開通賬號。合作什麼得就不用說了,這是個交易。”
大體意思,就是艾回看不上yikyak這個小玩意。
要是yikyak給一筆錢,艾回就可以要求旗下的藝人去開通賬號,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這見識可真是淺薄啊,像塊臭石頭。
周不器卻很高興。
錢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
看樣子,這個千葉龍果然是集團層麵的高管,跟主管音樂業務的鬆浦勝人不太一樣。他在更高的層麵,希望跟中影、紫微星這樣的來自華夏的大公司保持良好的關係。
艾回目前隻在港台開設了分公司,卻沒能進入華夏。
華夏是一個充滿朝氣又蒸蒸日上的大市場。
背靠著國家,有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讓艾回方麵很希望能夠和中影、紫微星建立起合作關係,為將來艾回進入大陸市場做鋪墊。
出門在外,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背靠一個強大的祖國,就相當於有了後盾,這是附加價值。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