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然知道,越是成功人士,越是自信。這個周大老板,前幾天還猶猶豫豫要不要搞私募呢,一旦決定了,做出來的決策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肯定是心態上的問題。
難道說他最近在華爾街遊走,見過了各種各樣的投資家和政要議員,心理上產生了彆的變化?
她有些看不透。
好在這麼多年下來,她已經有了經驗,這些大富豪裡,沒有一個是傻瓜。你把他當傻瓜,他把你當韭菜。
這麼一想,陳然似乎茅塞頓開,若有所思地問:“是不是跟星巴克的杯子一樣,隻有中杯、大杯和超大杯。”
“啊?呃……”周不器略一沉吟,笑了笑,“差不多吧,都是人性。想要擊穿人性,還是得看矽穀。”
陳然有點莫名其妙,不知道他在說些什麼,隻能硬著頭皮說:“不管怎樣出於人性的營銷策略,華爾街的投資理論是股票是集體製造的幻象,傭金才是追逐的目標。最主要的就是賺管理費。”
周不器不以為然,“賺管理費有什麼意思?”
陳然掙紮道:“那也不能不賺吧?”
周不器就有點無語。
繞來繞去,又繞回去了。
不跟她稍微解釋一下,她恐怕一晚上都睡不著。
“你覺得我這樣的策略,還有第二家私募能模仿嗎?”
“不可能!”
“這就是原因。”
“啊?”
陳然微微一愣。
周不器道:“越是大生意,越是要有護城河。投資這行哪有什麼護城河?自斷後路,不是斷掉自己的路,而是斷掉讓彆人追趕的路。”
陳然不理解,“什麼意思?”
周不器覺得這個陳然層次真是不怎麼高,倒也不奇怪。
通常這種服務在大富豪的財務助理,幾年下來就轉行了,因為在服務富豪的過程中,了解了他們的生意經,自然而然地就發現了生財之道。這個陳然一做就是幾十年,甚至連創業搞一個屬於自己的會計事務所的心思都沒有。
對周不器來說,反而是好事。
這說明了陳然沒野心,比較安定。可以像個普通人那樣不敢胡思亂想,規規矩矩、踏踏實實地為老板工作。
這樣的助手太合適了。
他的投資策略,最怕的就是太有腦子的下屬。
“總統那麼大的權力,你覺得平衡嗎?可人家是幾億人中選出來的,你不平衡也得認;有些人可以高高在上,那是人家年輕時在槍林彈雨中用命換來的,你不平衡也得認;還有上次馬斯克說過,有一個叫塞隆的女演員,為了奪奧斯卡增肥成了一頭豬,做到這個份兒上,把影後發給她,彆的女演員誰敢不平衡?誰能不平衡?”
“呃……”
“我設定了這麼多規則,你以為我是為了自己設定?我自討苦吃?”
“周先生……”
陳然呆呆地說不出話。
周不器淡淡的道:“規則都是給普通人設計的,是為了控製他們的心智。規則的作用是我明明把真相告訴你了,你還會沉迷在謊言之中,隻能當規則的提線木偶。而規則的製定者總有辦法淩駕規則。否則憑什麼我能站在台上,他們隻配在台下為我歡呼?”
陳然抽了抽嘴角。
有點崩潰。
這個周大老板,口氣太大了!
還普通人……你要麵對的,是華爾街成千上萬的私募經理、投資專家,他們都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在你眼裡,就都變成了普通的小老百姓?
不過按照他的思路走下去,很多事就能理解了。
20的保底年化收益?
退返管理費?
虧本補償機製?
這樣的條款,全世界任何一家私募機構都不可能給出來。可是周大老板願意給,這就相當於畫了幾道紅線。
風險越大,收益越大。
這是投資圈內都比較接受的。
一個人冒著傾家蕩產的風險去做投資,然後成功了,這收獲的往往不是嫉妒,是掌聲和歡呼,這是他應得的。
要是一個人花了2塊錢中了大彩票,或者投機倒把耍小聰明賺來的錢,這才容易讓人嫉妒。
周大老板設定的這套規則,是把自己圈定在最大風險的風口浪尖上,可能一不小心就翻船完蛋了。
彆人都不敢這麼玩。
他如果做成了,彆人還是不敢這麼玩,就隻能是高高地仰望他。
就好像巴菲特。
全世界都明白巴菲特的投資邏輯,可沒人願意學他,隻能仰望他。彆的華爾街資本家都被稱為“餓狼”、“財狼”、“吸血鬼”,巴菲特卻被恭敬地稱成“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