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不器預先的計劃中,紫微星環球隻是流媒體平台的一個輔助工具。
大概流程就是斥資200億美元把“紫微星環球”打造出來,然後用35年時間完成重組,把管理做好。
接下來,紫微星環球就要朝著互聯網轉型,積極地跟流媒體平台合作,和奈飛互利互惠,讓這幫好萊塢的管理層們認識到跟互聯網合作的好處。
這個時候,奈飛的市值已經是1000億美元左右了,周不器就可以居中策應,推動奈飛對紫微星環球發起收購!
這個時候,紫微星環球的價值大約在350億400億美元,奈飛能穩穩地吃下來。二者結合之後,就可以徹底地為奈飛擺脫後顧之憂。
後世的奈飛,為什麼總是遇到各種挫折?
原因就是內容。
為了獲得內容,奈飛真是把家底都砸進去了。
5000萬用戶的時候,每年在內容上的投資是50億美元;1億用戶的時候,每年在內容上的投資是100億美元;2億用戶的時候,每年在內容上的投資是200億美元。
內容商們都知道奈飛有錢有需求,就集體抬價一起坑奈飛。而奈飛的自製劇又無法滿足用戶所有的觀影需求,就隻能高價采購。
簡直是惡性循環。
周不器的產業設計,就是把未來流媒體平台可能會遇到的危機給提前解決,先打造出一個最大的內容供應商,然後再跟流媒體強強聯合。
到時候,奈飛和紫微星環球合並,新公司就會變得有血有肉有筋骨,再也不怕外患了,商業模式的最大短板被補上了。
周不器作為幕後大佬,就是最大贏家!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樣運作比較簡單。
奈飛有一個很成熟的管理團隊,值得信任。紫微星環球這邊,主要工作就是製作內容,逐步地把電視台、dvd等渠道都取消,專注於做內容。
周不器隻需要在紫微星環球組建的初期下場,把公司架構運作起來,然後就可以高枕無憂,坐等一家新的互聯網巨頭誕生。
輕鬆自在,美滋滋!
到了那個時候,合並後的新奈飛,說不定市值能夠衝擊3000億甚至4000億美元。
周不器至少能持股25。
妥妥地!
計劃很完美!
從周不器打算進場投資娛樂產業的第一天開始,他就是這麼盤算的,要把內容和流媒體深度結合。
然而,孫正義不乾了。
憑啥啊?
軟銀花了這麼多錢把紫微星環球做起來了,然後白白地給奈飛做嫁衣?這生意不是這麼做的,哪能胳膊肘往外拐?
他的意思也簡單,紫微星環球不應該是一家娛樂公司,而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紫微星環球可以自己做流媒體平台!
大體邏輯就是——
奈飛這個兒子在外麵總是挨欺負,周不器不想讓其挨欺負,就想給奈飛找個爹,這個爹就是紫微星環球。
可在孫正義看來,這太不像話了,紫微星環球和奈飛又沒有血緣關係,最多算是個義子,憑什麼要把家底都給義子繼承?
不行!
最好的辦法,是這個當爹的再生一個親兒子出來!
也就是說,紫微星環球可以自己搞一個流媒體平台,讓親兒子來繼承家產。至於義子……給點小恩小惠就行了!
可是,生兒子多辛苦啊?
周不器可不想承擔這樣的責任。
他已經過了前幾年紫微星創業時期的激情歲月了,不想再乾那種從零開始的勞心勞力的複雜工作,說不定還要下一線抓產品。
同樣的工作量之下,還是資本運作更高效。
孫正義則在賣力地鼓勵他親自下場做一個新的流媒體平台出來……靠!這10的管理股,真不是白拿的!這要求可真高啊!
周不器算是見識到這老小子有多陰險了,皺眉道:“紫微星環球的總部在洛杉磯,在好萊塢,這裡不適合發展互聯網。最好的選擇還是跟互聯網公司合作。”
孫正義笑著說:“我沒說不可以和奈飛合作,我覺得可以兩條路一起走。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千變萬化,尤其是內容領域,很難做到像亞馬遜、穀歌那樣的高度集中化。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可以既支持奈飛,也開發自家的流媒體平台。”
這是肯定的!
如果紫微星環球隻是一家做內容的公司,這就是傳統企業,就很難把泡沫吹大,估值很低。可如果紫微星環球是一家做內容的互聯網公司,這裡厲害了,泡沫很容易地就吹起來了,估值也許能翻兩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