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個徐百卉!
這是從企業家向著資本家的方向黑化了啊!
的確,再有半年,婕妤傳媒就會在港股裡ipo上市了。上市後的市值高低,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一個是淨利潤,一個是pe。
市值=利潤乘以pe。
想要把市值推高,一種是把利潤做大,一種是把pe推高。
把利潤做大,這太難了。
相比較之下,做高pe還是相對容易的,這玩意主要看的是市場的信心。
很多時候,就是站出來喊幾句口號,或者做一張ppt開個發布會,市場相信了,就能嗷嗷叫。就算利潤沒有增加,股價也能坐上火箭一路躥升。
如果婕妤傳媒隻做娛樂產業,這個行業相對傳統,市場裡給出的pe不會太高,25倍就差不多了。
可是,如果婕妤傳媒跟互聯網掛鉤了,那就厲害了。有了互聯網的背景加持,就會受到市場的瘋狂追捧,很有可能一路把pe拉升到50倍。
也就是說,婕妤傳媒現在的內部原始股分配的估值是800億港幣,一旦收購了大麥網,並號稱要進入互聯網娛樂行業,市值就很有可能一路飆升達到1600億港幣。
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這種方式創造出來的資本財富,要遠遠大於由紫微星收購大麥網。以紫微星的規模和體量,紫微星如果收購了大麥網,幾乎看不到任何資本財富的增長。
徐百卉見周老大沉默了,就有理有據地說:“婕妤傳媒上市之後,至少能融到100億港幣,這麼一大筆錢,總不能放在銀行裡吧?對股東也不負責任。剛好現在互聯網這麼熱門,向著互聯網適當地發展一下,也是一個出路。”
周不器沉默良久,才緩緩地說:“做企業,還是腳踏實地點比較好吧?”
“那還上市乾嘛?婕妤傳媒根本就不缺錢!”
徐百卉根本就不同意他的觀點。
周不器道:“說是這麼說,可總歸還是彆太飄了,要更注重長期價值。這種瞄準互聯網抬pe的玩法,太短期了。”
“短期就短期。”徐百卉瞥了他一眼,“周老大,您是大老板,可彆站著說話不腰疼呢!”
周不器沒好氣地說:“我又哪不腰疼了?”
徐百卉道:“十校創業聯盟這些人,大家現在賺的還都是死工資呢。”
不是還有分紅嘛,一開始紫微星分過,這幾年緣味集團也在分。
“那才幾個錢?”
“嗯。”
周不器點了點頭,這幾年緣味集團每年都在分紅,可是分到每個人頭上,也就大幾百萬。可以過上遠超普通人的生活,卻也遠遠達不到富豪的標準。
手裡空有著價值幾十億的股票,生活質量卻沒有太大的改變。
徐百卉輕聲道:“婕妤傳媒和緣味集團是咱們十校創業聯盟第一批上市的公司。上市之後,一定得給他們提供大手筆套現的機會。既然要套現,當然是股價越高越好、市場越熱越好。緣味集團沒什麼pe方麵的拓展空間,婕妤傳媒可以承擔這個責任。”
周不器的心氣一下就消失了,覺得她說得很有道理。
的確應該給十校創業聯盟的元老們提供一個大手筆的套現機會,讓他們能夠真正地兌換出現金實現財富自由,而不是紙麵財富。
總不能周大老板天天的在全世界私人飛機的亂飛,豪華莊園、私人遊艇、私人島嶼的享受著,其他的創業夥伴連去迪拜度假的經費都沒有。
果然啊,還是女人的心細。
的確是欠考慮了。
徐百卉很認真地說:“周老大,婕妤傳媒現在的內部估值是800億港幣。可是外人不知道,咱們還不清楚嗎?婕妤傳媒真能撐起這麼高的市值?之所以估值這麼高,是今年在好萊塢的拚盤投資業務大熱,尤其是《阿凡達》的投資,現在已經入賬4.4億美元了。你說要追求長期價值,可拚盤投資業務,怎麼去追求長期價值?好萊塢那邊已經不怎麼流行拚盤投資的融資方式了。這個業務缺乏可持續性。”
周不器深深看了她一眼,越發覺得她長進很大,深以為然地說:“沒錯,拚盤投資的業務不可持續,好萊塢的電影工業模式已經變了。就像我說過的,要朝著慣性、爆米花、合家歡、特效的方向發展。未來都是續集大片了,隻有債權融資,沒有股權融資了。”
準確地說,周不器這句話指的是好萊塢大片。
&nax等技術的運用,好萊塢大片模式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慣性”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基本都是在拍續集,各種續集。
比如《壯誌淩雲》曾經很火爆,幾十年後再拍一部《壯誌淩雲2》,就有極大的概率獲得成功。這是大概率的成功事件,片方就沒必要通過拚盤投資的模式來進行股權融資了,直接以債權的模式借款拍片就行。
不過,這不代表拚盤投資會徹底消失。
主要會麵向那些中低成本的好萊塢電影,以及沒有“慣性”背書的新品類的好萊塢大片……這就對投資方很不友好了。
中小成本的電影賺不到大錢,新種類的好萊塢大片風險太大。
總之就是支撐了現在婕妤傳媒最大的利潤來源的拚盤投資業務,在未來沒有保障。這就意味著婕妤傳媒的股價在未來也沒有保障。所謂的長期價值就無從談起了。
(本章完)
ap.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