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不器的思路一下就打開了。
“啊?”
周紹寧微微一愣。
彆看機頂盒業務現在還能有幾百萬的淨利潤,可是員工規模太大了,有一個研發中心,還有一個龐大的銷售團隊,在國內的員工數就達到了600多人。
這人吃馬嚼的,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如果業務保持增長,那都好說。
可是現在機頂盒這個領域的技術,都被國內吃透了,國企都近水樓台,把電視台的訂單都搶走了,彆說外企拿不到訂單了,連民企都沒法做。
可想而知,隨著國內數字電視的普及,摩托羅拉的機頂盒業務很快就會陷入虧損。
然後,就要裁員。
對外企來說,這筆裁員費可就太大了,可不是那幾百萬的利潤能抵消的了。想把這600人都裁掉,至少需要3000萬。
這就是個虧本業務,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周不器道:“讓穀歌賣,肯定是賣不掉了,這就是一個大累贅。就隻能裁員。裁員的那點花費,對穀歌來說不算什麼,麻煩的是裁員所要麵臨的行業壓力和輿論壓力,搞不好員工又罷工了。”
周紹寧也是這麼考慮的,“嗯,所以他們想要儘快地把這個包袱甩給我們,他們不去做大裁員那種有損品牌的事。”
這個都是商業中的常態了。
就比如v。
當年,v旗下有著一家幾萬員工的紡織廠,隨著時代的變化,紡織廠早就開始全自動了,不需要那麼多紡織工人了。
怎麼辦?把這幾萬人都裁掉嗎?這可不行,v是奢侈品啊,是想象中的“美好”、“優雅”的代名詞,怎麼能跟暴力裁員這種事情牽扯到一起?後來,v動手了。
他們沒有裁員。
而是把這個紡織工廠賣給了第三方的一家公司,等交易完成之後,資本家的冷酷一麵就展現出來了。
第三方公司上來就開始大裁員,一個人不留,把所有人都裁掉,然後把機器也給賣了,留出廠房的土地搞房地產。
資本家和資本家聯手,做了一個很漂亮的生意。
苦的是那些失去工作的紡織工人。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生產力的進步必然會帶來失業。尤其是這幾年國內的產業升級,這就很危險。
產業是升級了,那些傳統的工人都不需要了,都沒工作了。
好在互聯網來了。
是快遞業和外賣業,維護了社會的穩定。不過快遞業背後的電商,又讓很多實體店的生意越來越難做。
周不器道:“穀歌不願意做大規模裁員的事,愛斯達也不能做。”
“哦!”周紹寧恍然大悟,“你是說我們接手之後,再轉手賣出去?”
周不器道:“其實不僅是機頂盒業務,我看了你發給我的摩托羅拉中國的業務報告,很不好,產業太落後了,太低端了。除了機頂盒業務,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功能機業務。”
周紹寧道:“對,現在都是智能機時代了,可是摩托羅拉現在主要的營收來源,還是功能機。這大概也是這樣一家偉大的公司被肢解的原因。他們的業務太落後了。好在就是全球化的渠道足夠地好,品牌價值足夠地高。”
“我好像記得你說過,國內市場今年的手機銷量可以達到2.4億部……”
“對,2.4億部左右吧,其中智能機是3000萬部。”
“那就趕緊行動。”周不器做出了論斷,“國內之所以智能機賣得這麼少,不是因為消費者不喜歡智能機,而是因為智能機太貴了。可現在時代變了,小米出現了。”
周紹寧不以為然,笑著說:“小米聲勢挺大,可是沒貨啊……”
“這是鯰魚效應,小米一定會改變整個行業。”
周不器接著輸出觀點,讓他必須接受。
到了他們這種層次的討論,細節上的東西都不重要了,他倆也未必能懂。主要是選方向,想要選好方向,首先要對未來形勢做出最準確的判斷。
這是周大老板最擅長的東西。
這麼多年的輝煌成績,也讓他有了一言九鼎的威望。
周紹寧馬上就相信了,順著這個思路,也就可以比較容易地做出選擇了,沉聲道:“如果小米能改變整個行業,那愛斯達的速度就一定要快了。趁著現在摩托羅拉的功能機業務還有價值,要趕緊出手,把這個包袱賣掉。”
摩托羅拉是個龐然大物,現在就是要不斷地肢解、肢解、再肢解。
穀歌先把最好的挑走了。
餘下的這部分,愛斯達再把最好的挑走,剩下的再甩給下一層的接盤俠。
周不器道:“總之就是一句話,事不宜遲,行動要快。儘快地跟穀歌、摩托羅拉敲定交易,然後儘快地把機頂盒業務和功能機業務剝離出去。做完了這一切,智能手機行業也就被小米衝擊得差不多了,愛斯達就可以用‘摩托羅拉’這個品牌,在低價機的市場揚帆起航。”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